完全意义上的近代民族民主革命
辛亥革命网 2010-07-28 00:00 来源:人民日报(1997.11.20) 作者:穆子 查看:
辛亥革命,辛亥革命网,辛亥革命百年纪念,辛亥革命“开创了完全意义上的近代民族民主革命”。十五大报告的这一论断,精辟而深刻地阐明了辛亥革命的性质和意义。,完全意义上的近代
辛亥革命“开创了完全意义上的近代民族民主革命”。十五大报告的这一论断,精辟而深刻地阐明了辛亥革命的性质和意义。
20世纪的前50年间,中国一直处在沸腾的民族民主革命热潮中。尽管革命的任务那样艰巨,尽管周围的环境那样险恶,尽管革命的浪潮在发展进程中充满艰难和曲折,遭受多次严重的挫折,但是这股革命巨流从来没有停过步,而是由小到大迅猛地向前发展,直到在1949年取得震惊世界的历史性胜利。
为什么在中国这块土地上会涌现出这样一场任何力量也阻遏不住的革命浪潮?根本原因在于中华民族在近代的苦难太深重了。民族危机和社会危机的深度和广度,使每一个有爱国心的中国人都无法再默默地忍受下去。正是这种严酷的现实,促使无数先进分子义无反顾地走上革命的道路。
孙中山领导的辛亥革命,在20世纪中国革命史册上,写下最早的光辉篇章。孙中山是一位伟大的爱国主义者,也是一位伟大的民主主义者。当他1894年在檀香山成立革命团体兴中会的时候,第一次响亮地喊出了“振兴中华”的口号。1905年,孙中山在东京发起成立了第一个资产阶级革命政党——中国同盟会,明确提出“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创立民国,平均地权”的革命纲领。后来,孙中山将其归结为“民族、民权、民生”三大主义。民族主义即为“驱除鞑虏,恢复中华”,通过革命手段,推翻清王朝,建立民族独立的国家。孙中山解释说:民族主义并非是排斥满族人,而是反对清王朝的封建统治,“就算汉人为君主,也不能不革命”。因为清王朝既是封建统治者,又是帝国主义的走狗,所以要反清。民族主义纲领的提出,最大限度地孤立了清朝封建统治者,加速了清王朝灭亡的进程。民权主义即为“创立民国”,推翻君主专制制度,建立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实行资产阶级民主政治。在同盟会的《军政府宣言》中,具体提出了建立民主共和国的方案:“今者由平民革命以建国民政府,凡为国民皆平等以有参政权。大总统由国民公举。议会以国民公举之议员构成之。制定中华民国宪法,人人共守。敢有帝制自为者,天下共击之。”可见,民权主义的实质内容与以往的反清目标有着根本的区别。民生主义即为“平均地权”。孙中山认为,为了解决土地问题,必须采取“定地价”的办法:“核定天下地价。其现有之地价,仍属原主所有,其革命后社会改良进步之增价,则归于国家,为国民所共享。”他还试图以此解决西方国家劳资对立、贫富不均的现象,“举政治革命、社会革命毕其功于一役”。民生主义反映了资产阶级革命派为了发展资本主义而解决土地问题的愿望。
同盟会纲领是第一个比较完全的资产阶级民族民主革命纲领。原先,许多人对必须用革命的手段来推翻清政府这一点是比较一致的,但对革命后应该建立一个怎样的国家,却有着很不相同的理解,有些人甚至没有认真地思索过。孙中山在当时的历史条件下,鲜明地提出“民族”、“民权”、“民生”这三大主张,并使它广泛地为革命分子所共同承认。这在中国近代思想发展进程中是一个重大进步。孙中山提出民主共和国的理想,在人们面前树立起一种新的目标。从这时候起,中国人民开始自觉地为建立一个独立的民主国家而进行斗争。毛泽东曾经这样评论:“中国反帝反封建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正规地说起来,是从孙中山先生开始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