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瑾有没有留下绝命词
辛亥革命网 2010-07-29 00:00 来源:人民日报(1987.03.15) 作者: 查看:
辛亥革命,辛亥革命网,辛亥革命百年纪念,秋瑾在其生命的最后一刻,是否留下了壮烈的七字绝命词——“秋雨秋风愁煞人”?金封在3月4日《解放日报》撰文介绍了不同的观点。 ,秋瑾有
秋瑾在其生命的最后一刻,是否留下了壮烈的七字绝命词——“秋雨秋风愁煞人”?金封在3月4日《解放日报》撰文介绍了不同的观点。
陈去病的记述是否可信 “秋雨秋风愁煞人”一句,较早出现在传记中的,是民国初年陈去病的《“鉴湖女侠”秋瑾传》,此文在记述清廷审讯秋瑾的情形时说:“有见之者,谓初无所供,惟于刑庭书‘秋雨秋风愁煞人’句而已。”到了1929年,她的女儿王灿芝在编印《秋瑾女侠遗集》时,也提到了这件事。许多论者认为,陈去病的记述是可信的。如秋瑾的同志陈以益等人编辑出版的《神州女报》,曾分期刊载她的遗作,并依次题作《秋雨集》和《秋风集》。该报还在《秋瑾被害始末》一文中详细提到:敌人对秋瑾“连审二次,并不则声。上天平架,仍忍痛不语。勒书供状,始仅书一‘秋’字。继以再四相强,乃续成‘秋雨秋风愁煞人’一句。”
另一种意见却认为,把这句诗的创作权归于秋瑾是没有确凿证据的,它原出于清娄江陶澹人的《秋暮遣怀》第七句。当年同秋瑾过从较密的陶成章在他《浙案纪略》的一条注释中,对此就曾提出过疑问:“‘秋雨秋风愁煞人’七字不知系何人造作,登之报上。”
是否符合秋瑾殉难前的思想 有的论者认为,秋瑾生前有不少吟咏秋雨秋风的诗篇,而且常与愁字相联系。如:“已是秋来无限愁”、“一番风雨一番愁”等等。她生活的后期还写过《秋风曲》。秋瑾笔下的秋雨秋风所引起的波澜,归根到底是对黑暗社会的鄙视、控诉和鞭挞。所以当她临难前,在百感交集中,奋笔写下这七个字,是符合她的思想和行为的。
另一种意见认为,秋瑾从被捕到殉难,经历的时间很短。1907年7月13日下午三、四点钟,她在大通学堂被捕,7月15日凌晨被杀害,历时仅30多个小时。在这段时间里,她一直处在被绍兴知府和会稽、山阴两县县令的酷刑逼供之中。面对生死关头,秋瑾态度异常坚定。她是以必死之心来对待敌人的审讯的,怎么可能有闲情来吟这绝无悲壮意境的诗句。
《大通学堂档案》中为何没有记载一种意见认为,关于大通学堂的档案,至今保存完好,存于上海博物馆,但其中并无秋瑾的所谓七字绝命词。足见当年秋瑾并没有留下这样的手笔。
有的论者则认为,大通学堂的档案中查不到七字绝命词,并不能证明秋瑾没有写过。道理十分简单,这些档案早年存在绍兴府廨,辛亥革命后,由绍兴都督王金发交秋社徐寄尘,保存了下来。而据《大通学堂档案》记载,秋瑾亲笔所书的这七个字原稿,当年就呈缴浙江巡抚院存档。辛亥革命时,革命派火烧杭州浙江巡抚院,绝命词很可能同时被化为灰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