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家学者对话辛亥百年的变与不变

辛亥革命网 2011-01-14 00:00 来源:长江商报 作者:章凌 查看:

辛亥革命,辛亥革命网,辛亥革命百年纪念,年初的武汉,武昌首义之地,一场探讨百年之变的“辛亥革命:变与不变”公开论坛在此举行。当天温度不到零度,却挡不住来者的脚步,小小
 

  今年是辛亥革命一百周年纪念。

  年初的武汉,武昌首义之地,一场探讨百年之变的“辛亥革命:变与不变”公开论坛在此举行。当天温度不到零度,却挡不住来者的脚步,小小的会议室里挤满了来自全国各地的三十余位专家、学者和众多学生、读者。

  当天的主讲人、《辛亥:摇晃的中国》的作者、中国人民大学教授张鸣从历史细节入手,为观众展开了一幅辛亥革命爆发前的历史画面。出席论坛的嘉宾还有中国社科院近代史研究所研究员雷颐、原中山大学哲学系教授,中国近代史专家袁伟时。

  “辛亥之前的中国其实是有序的”,张鸣说,从史料来看,当时并非“民不聊生,民变迭起”。为什么会爆发革命呢?中国社科院近代史研究所研究员雷颐教授从“革命与立宪的赛跑”的角度,解读大的历史背景下革命爆发的主要原因。

  辛亥之前,辛亥之后;回顾辛亥,展望未来,是为百年之纪念。

  辛亥之前——

  关于秩序

  张鸣:过去大家研究一场革命,尤其是改朝换代,一般都认为在起义前夕这个王朝已经风雨飘摇,民不聊生。可是,如果能够看一下辛亥前的中国社会史料就会发现,这时的社会秩序其实大体上是良好的。国家的财政能力在增加,从司法改革、管制改革、地方自治改革……各项改革都在比较有序地进行。当时革命还只是在较边远的地方进行,这种情况在之后才有了巨大的改变。

  关于革命

  雷颐:从1910年1月—11月,发生了四次大规模的国会运动,声势浩大、遍及全国,清政府毫不妥协,即使是在巨大的压力下,他们的让步也非常有限,它的立宪无论是“理论原则”还是“具体实践”,都远未达到温和的立宪派的要求,更未能让社会各界相信其“真立宪”。从改官制到预备立宪这一段“革命和立宪”的赛跑之中,清政府的所作所为可以说是在“制造”革命党。正如梁启超所说,“革命党者,以扑灭现政府为目的者也。而现政府者,制造革命党之一大工场也。”

  辛亥之后——

  关于启蒙

  张鸣:辛亥以后,给中国挂了一个牌,挂牌以后剩下的事情就不好说了,剩下的事情变了多少谁也不知道。但是也带来另外一个变化,就是变革的焦虑,我们只能在变革这一个路径上走,一变再变,我们只能在变革的这个路径中解决问题。但是变革中很多配套的东西都没有了,过去说救亡压倒了启蒙,但是启蒙在革命一发生时就成问题了。实际上这个东西是很需要的。

  关于变化

  袁伟时:从辛亥革命至今,中国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其中最显著的就是经济上的变化。全世界所有的现代社会都有一些共同的目标和特征,在经济上就体现为市场经济的道路,只要这个目标没有达到,它就会通过各种形式表现出来。这里面有一个不变的主题,直到现代社会建成之后也不会停止。

  从辛亥革命以来,确切地说是从鸦片战争以来,中国一直在进行一场复杂的经济革命、思想革命,从传统到现代的革命。但是我们在传播现代思想的同时切记不能丢掉传统,不仅不能丢掉,而且还要保护这个现代社会多元中的一元。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合作支持 | 网站地图 | 网站律师 | 隐私条款 | 感谢表彰 | 在线投稿
2008-2021 武汉升华天下文化发展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鄂ICP备19017968号-1

鄂公网安备 4201850200407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