纪念辛亥革命七十周年学术讨论会在武昌开幕

辛亥革命网 2010-07-20 00:00 来源:人民日报(1981.10.13) 作者:人民日报 查看:

辛亥革命,辛亥革命网,辛亥革命百年纪念,一百多位中外学者齐集武昌,研究辛亥革命史。屈武到会热烈祝贺,刘大年、梅益、韩宁夫、郑天挺也讲了话 ,纪念辛亥革命七十周年学术讨论会

        一百多位中外学者齐集武昌,研究辛亥革命史。屈武到会热烈祝贺,刘大年、梅益、韩宁夫、郑天挺也讲了话

        新华社武汉十月十二日电 纪念辛亥革命七十周年学术讨论会今天上午在辛亥革命首义之城武昌开幕。
        辛亥革命七十周年纪念筹备委员会秘书长屈武专程由北京到武昌,代表辛亥革命七十周年纪念筹备委员会向讨论会表示热烈的祝贺。他说,这次学术讨论会是我国史学界的一次盛会,也是世界辛亥革命研究者的一次盛会。屈武强调指出,研究辛亥革命史,阐述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和孙中山等革命家的光辉事迹,可以帮助年轻一代认识中国社会历史发展的必由之路,鼓舞各族人民建设社会主义祖国的热情,巩固和发展爱国统一战线,加强中华民族的大团结,促进台湾回归祖国。他相信通过这次讨论会,辛亥革命史的研究一定会出现更加蓬勃发展的局面,中外历史学家的学术交流也一定会更加活跃。
        这次学术讨论会是由中国史学会和湖北省哲学社会科学联合会共同举办的。参加讨论会的有来自二十九个省、市、自治区的史学工作者一百二十多人。香港和澳大利亚、加拿大、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印度、法国、日本、罗马尼亚、泰国、英国、美国的学者、专家四十多人也应邀出席了讨论会。
        这次学术讨论会会前收到论文近200篇,其中提交会议讨论的有81篇。
        纪念辛亥革命七十周年学术讨论会组织委员会主任委员刘大年在开幕词中说,这次讨论会是辛亥革命七十周年纪念活动的一部分。讨论会将检阅对辛亥革命的学术研究成果,把辛亥革命史的研究推向科学上的新的境域。
        他说,这次学术讨论会与会者的名单里缺少台湾地区的历史学者。今年8月间,我们曾正式邀请台湾学者往会,但台湾的同行们没有来得了,这是人为分裂造成的。最近,叶剑英委员长郑重宣布、胡耀邦主席又郑重加以阐述的解决台湾问题的方针政策,为克服这种分裂提供了强大的推动力。刘大年说,台湾学者这次没有来是一件令人遗憾的事情,以后什么时候来,我们都乐于接待。
        在谈到研究辛亥革命史的意义时,刘大年着重指出,我们研究辛亥革命,第一就是要客观地评价事件本身。他说,正确地对待过去,才能正确地对待现在,表彰前代的先进正是为了推动现在的先进。第二,说明中国跨进社会主义的由来。社会主义不是无缘无故产生的,它的根据,来龙去脉就在民主革命的历史特点里面。对辛亥革命的结局、演变了解越深刻,对社会主义道路的合理性、必然性也就了解得越深刻。
        刘大年说,辛亥革命是在国际上引起广泛兴趣的研究题目。某些观点,国内国外互相影响,分歧意见不少。这是科学研究中的通常现象。百家争鸣,各抒己见,真理只会愈辩愈明。中国古人把胜友如云,千里逢迎,看做了不起的盛事。我们现在的讨论会,胜友高朋,逢迎不止万里。可以期待它将以思想活跃,科学水平的显著提高,记载在辛亥革命研究的前进篇章上。
        中国社会科学院副院长梅益在会上讲话的时候表示期待着和台湾学者互相访问,开展学术交流的一天早日到来。
        湖北省省长韩宁夫、中国史学会执行主席郑天挺也在开幕式上讲了话。
        在开幕式上讲话的还有美国、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印度、加拿大、泰国、法国、日本等国家和香港的10名代表。
        今天下午,大会宣读论文。从明天起,会议将按经济、政治、思想文化等方面的问题分为5个小组进行讨论。

        中共湖北省委第一书记、省人大常委会主任陈丕显出席了开幕式。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合作支持 | 网站地图 | 网站律师 | 隐私条款 | 感谢表彰 | 在线投稿
2008-2021 武汉升华天下文化发展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鄂ICP备19017968号-1

鄂公网安备 4201850200407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