辛亥革命五十周年学术讨论会(2)

辛亥革命网 2010-07-21 00:00 来源:人民日报(1961.11.24) 作者:人民日报 查看:

辛亥革命,辛亥革命网,辛亥革命百年纪念,不久前,在武汉举行了辛亥革命五十周年学术讨论会。会上对于辛亥革命史中的许多问题展开了热烈的讨论。 ,辛亥革命五十周年学术讨论会,
        对于宋教仁的功过是非,大家一致肯定宋教仁在创立华兴会、同盟会以及同清朝政府、立宪派作斗争中的功绩,他是在资产阶级革命党人中具有很大代表性的人物。争论的焦点主要集中在宋教仁后期的政治思想和政治活动。一种意见认为,在南京临时政府成立以后,宋教仁就走上了同反动派妥协的道路。他过分醉心于资产阶级共和国的躯壳——内阁制和政党政治,这是资产阶级在政治上软弱性的突出的表现。因此,宋教仁在后期的种种妥协行动为当时的革命事业造成了严重的损害。另一种意见则认为,宋教仁在南京临时政府成立以至南北议和之后,仍然积极地进行斗争,他搞政党政治也是符合当时的客观形势需要的。他在承认袁世凯政权的前提下,为实现临时约法而斗争,这比投降袁世凯或在政治上消极倒退要好得多。他被袁世凯暗杀,是他坚持斗争的结果。因此,无论在前期或在后期,宋教仁始终是资产阶级标准的革命家。
        在讨论张謇[jiǎn]的时候,有一种意见认为,张謇虽然作了许多抵制和破坏革命的勾当,但是他所办的企业如大生纱厂等则同帝国主义的关系不大,而且同帝国主义是有矛盾的。无论从政治上或从经济上看,他都同完全依赖于帝国主义的盛宣怀有很明显的区别。因此,他虽然是革命的敌人,但是从阶级属性上来说,他仍然属于民族资产阶级的上层,而且正是从官僚、地主转化为资产阶级的代表人物之一。另一种意见则认为张謇属于官僚资产阶级,因为他办的企业是有垄断性的,同时又得到封建政权的支持,而且他本身又是一个官僚。
        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
       关于辛亥革命时期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一种意见认为,辛亥革命时期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是人民大众同封建主义的矛盾。在辛丑条约签订以后,帝国主义的侵略虽然更加深入,但是它们是采取比较温和的形式的。因此,民族矛盾又表现了相对的缓和,而国内阶级矛盾则显得特别尖锐。辛亥革命直接打击的对象正是帝国主义的走狗清朝政府,也正是在这个意义上说辛亥革命是革帝国主义的命。另一种意见认为,当时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是中华民族同帝国主义的矛盾,而人民大众同封建主义的矛盾则是民族矛盾的表现形式。自从第二次鸦片战争以后直到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始终是中华民族同帝国主义的矛盾,帝国主义是中国人民最凶恶的敌人。第三种意见则认为当时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是中国人民同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同盟的矛盾。如果不把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并提,就会产生片面性,即或者忽略了反帝的方面,或者忽略了反封建的方面。在这个问题上,由于大家对毛主席著作中有关指示的理解不同,对矛盾的若干基本概念的认识也不一致,所以争论较多。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相关推荐

热门推荐

“纪念辛亥革命110周

为纪念辛亥革命爆发110周年,湖南师范大学、湖南省社会科学院、湖南...

辛亥视觉

更多

图说辛亥

更多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合作支持 | 网站地图 | 网站律师 | 隐私条款 | 感谢表彰 | 在线投稿
2008-2021 武汉升华天下文化发展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鄂ICP备19017968号-1

鄂公网安备 4201850200407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