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强辛亥革命学术前史研究很有必要
辛亥革命网 2014-10-22 09:21 来源:中国社会科学网 作者:郝日虹 查看:
10月12日,由武昌辛亥革命研究中心主办的第七届辛亥革命研究青年学者论坛在武汉召开。
10月12日,由武昌辛亥革命研究中心主办的第七届辛亥革命研究青年学者论坛在武汉召开。湖北省社会科学联合会党组书记、常务副主席曾婕、华中师范大学中国近代史研究所严昌洪教授、罗福惠教授、魏文享教授、武汉大学历史系的李少军教授,辛亥革命武昌起义纪念馆王兴科研究员、何广研究员,江汉大学法学院院长李卫东教授等出席论坛开幕式。
曾婕在开幕式致辞中表示,在几代学者的努力下,辛亥革命史的研究具备了比较完整和成熟的学科形态,湖北的辛亥革命研究更是硕果累累,人才辈出,而且方兴未艾。而如何将辛亥革命史研究向前深入推进,成为学界共同关注的一个问题。随着新史料的不断发现和某些既有规范认识的突破,带动了该学科研究的深入和细化。需要强调的是,准确把握辛亥革命研究方向至关重要。辛亥革命是中国历史的组成部分,也是中华文化的一个组成部分,我们应该将辛亥革命的研究放在中国社会的大背景下考察,放在国人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奋斗的历程中考察。
“历史不是割裂的,研究辛亥革命一定要与中国的实际相结合,研究辛亥革命也要讲清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植根于中华文化的沃土,反映中国人的意愿,适应中国和时代发展的进步。”曾婕解释说。
在罗福惠看来,若要推进我国当前的辛亥革命研究不仅要从政治史、经济史、思想史、社会史等更广泛的视角切入,还需多样化运用报刊新闻史、记忆史、家族史、个人史及心理史等研究方法。
“无论是研究视角的拓展,还是多样化方法的运用,归根结底,辛亥革命研究还是应立足于史实和根本可信的史料,遵循历史唯物主义,而不是根据某种需要,去曲解或歪曲历史。再者,还需进一步落实关于辛亥革命长时段的、深度的研究,以体现其在中国历史上的影响。另外,加强辛亥革命学术前史的研究也是很有必要的。如此方能够更好地突显选题的研究价值。此外,虽说借鉴外国学者的研究可能会给我们带来启发,但是就理解深度和研究成果而言,我国学者是更有发言权的。”罗福惠进一步总结道。
据了解,辛亥革命研究青年学者论坛至今已成功举办了六届。自论坛创办以来,始终以推动辛亥革命青年学者理论研究的发展,加强青年学者之间的交流,培养辛亥革命史研究知识丰富、理论过硬的青年学术人才为宗旨。通过历届论坛的举办,对加强辛亥革命史学科的理论研究和实践探讨以及促进辛亥革命青年人才队伍建设,均取得了积极的推动作用。现如今,该论坛在青年学者中间已深入人心,成为了青年学者理论交流及创新的学术平台,品牌效应已经形成并已显见成效。
曾婕在开幕式致辞中表示,在几代学者的努力下,辛亥革命史的研究具备了比较完整和成熟的学科形态,湖北的辛亥革命研究更是硕果累累,人才辈出,而且方兴未艾。而如何将辛亥革命史研究向前深入推进,成为学界共同关注的一个问题。随着新史料的不断发现和某些既有规范认识的突破,带动了该学科研究的深入和细化。需要强调的是,准确把握辛亥革命研究方向至关重要。辛亥革命是中国历史的组成部分,也是中华文化的一个组成部分,我们应该将辛亥革命的研究放在中国社会的大背景下考察,放在国人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奋斗的历程中考察。
“历史不是割裂的,研究辛亥革命一定要与中国的实际相结合,研究辛亥革命也要讲清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植根于中华文化的沃土,反映中国人的意愿,适应中国和时代发展的进步。”曾婕解释说。
在罗福惠看来,若要推进我国当前的辛亥革命研究不仅要从政治史、经济史、思想史、社会史等更广泛的视角切入,还需多样化运用报刊新闻史、记忆史、家族史、个人史及心理史等研究方法。
“无论是研究视角的拓展,还是多样化方法的运用,归根结底,辛亥革命研究还是应立足于史实和根本可信的史料,遵循历史唯物主义,而不是根据某种需要,去曲解或歪曲历史。再者,还需进一步落实关于辛亥革命长时段的、深度的研究,以体现其在中国历史上的影响。另外,加强辛亥革命学术前史的研究也是很有必要的。如此方能够更好地突显选题的研究价值。此外,虽说借鉴外国学者的研究可能会给我们带来启发,但是就理解深度和研究成果而言,我国学者是更有发言权的。”罗福惠进一步总结道。
据了解,辛亥革命研究青年学者论坛至今已成功举办了六届。自论坛创办以来,始终以推动辛亥革命青年学者理论研究的发展,加强青年学者之间的交流,培养辛亥革命史研究知识丰富、理论过硬的青年学术人才为宗旨。通过历届论坛的举办,对加强辛亥革命史学科的理论研究和实践探讨以及促进辛亥革命青年人才队伍建设,均取得了积极的推动作用。现如今,该论坛在青年学者中间已深入人心,成为了青年学者理论交流及创新的学术平台,品牌效应已经形成并已显见成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