辛亥革命志士后裔余品绶先生追悼会在武昌举行
时间:2024-08-06 09:32 来源:辛亥革命网 作者:何蒙
余品绶先生遗像 本网讯(记者:何蒙)辛亥革命先驱、中国同盟会湖北分会会长余诚先生(1884—1910)之族孙、辛亥革命志士余祖言先生(1873—1938)之嫡孙、辛亥革命网常务副总裁、武汉辛亥首义研究会首届理事会理事、武汉大学副教授余品绶先生因病医治无效,于2024年8月2日16时50分与世长辞,享年80岁。 8月4日上午,余品绶先生的追悼会在武汉市武昌殡仪馆举行,亲朋好友及辛亥革命志士后裔参加追悼,送余品绶先生最后一程。
追悼会现场(摄影:何蒙)
家属敬献的花圈(摄影:何蒙)
各有关单位、团体和生前好友敬献的花圈(摄影:何蒙)
赵永刚总裁致悼词(摄影:刘建林) 会上,辛亥革命网赵永刚总裁致悼词,全文如下: 我们怀着十分沉痛的心情,深切悼念最亲密的良师、益友、同仁余品绶先生。 首先,我代表前来参加追悼会的所有宾朋,对先生的亲属致以亲切的慰问,望节哀! 余品绶先生祖籍湖北麻城,武汉大学副教授,曾任辛亥革命网常务副总裁、武汉辛亥首义研究会首届理事会理事、《张汇滔研究》杂志社编委会副主任等职务。 先生学识渊博,仁义谦和,信仰于心,胸怀天下,乐于奉献。多年来不顾身体疾患病痛,殚精竭虑,老中青传帮带,亲自领导组织,成功筹建了辛网湖北站、上海站、安徽站、北京站、南京站、日本站等分站;多年来笔耕不辍,策划开启“口述历史”、“史上今日”、“辛亥后裔”等重要栏目;参与纪录片《英雄之城——辛亥武昌首义十八景》的策划与拍摄;从襄阳到宜昌再到日本,策划参与一系列辛亥寻访活动;在广州大元帅府交流时饱含深情的诗配乐《中山精神 万古流芳》,至今仍回响在我们的耳畔。 先生作为武汉辛亥首义研究会首届理事会理事,一直致力于对辛亥革命史料的发掘和整理,尤其是对祖辈余诚先生和余祖言先生的手稿有非常深入的研究。 先生对辛亥革命网的发展和武汉辛亥首义研究会的组织建设工作,起到了无可替代的作用。先生以坚韧不拔的毅力和天下为公的大爱,无怨无悔,毫不计较,鞠躬尽瘁,致力于弘扬辛亥革命精神,在两岸四地广获赞誉,实为吾辈之楷模,新时代之真君子。 有关单位、团体和先生生前好友纷纷发来唁电,辛亥革命博物院、辛亥革命网、武汉辛亥首义研究会、中华南社学坛、张汇滔研究会、中华辛亥文化基金会等单位敬献了花圈,对先生的逝世表示深切的哀悼。 先生的逝世,是辛亥革命网和武汉辛亥首义研究会的重大损失。我们将化悲痛为力量,继续弘扬辛亥革命精神,以实际行动表达我们的悼念。 我们永远怀念余品绶先生!余品绶先生千古! 辛亥革命网 武汉辛亥首义研究会 2024年8月4日
来宾瞻仰遗容(摄影:刘建林) 余品绶先生生于1944年。湖北麻城人。中共党员。1968年8月从武汉大学物理系无线电专业毕业后,先后在湖北谷城县任教、武汉大学空间物理系无线电信息工程系任教。1985年8月至退休,历任武汉大学科技开发总公司副经理,武汉大学校办产业管理处调研员,1995年评为副教授。退休后致力于辛亥革命历史的研究,为辛亥革命网的发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2018年9月,辛亥革命网专程采访了余品绶先生,录制《口述历史》第二期。余品绶先生侃侃而谈,向我们介绍了他的祖辈——辛亥革命志士群、麻城余李八兄弟的革命故事。 余品绶先生是辛亥革命先驱余诚先生之族孙、辛亥革命志士余祖言先生之嫡孙。余诚(1884年—1910年),字简斋,号思父,祖籍湖北省麻城市。1904年,自费留学日本。1905年秋,余在东京加入中国同盟会。孙中山派其主持湖北盟务。后创设中国公学,被同志推为同盟会湖北分会会长,并任《河南》杂志主笔。余祖言(1873年─1938年),名淑身,字任直,又字慎之。今麻城市张家畈镇木栖河人,1904年,留学日本,入弘文学院,与田桐、居正一道积极筹建同盟会。回国后,联合文学社、共进会策划武昌起义。曾任湖北官书局局长、湖北女子中学、湖北省高级中学、湖北国学馆教员。1928年,任中华大学文学院教授。 余品绶先生的逝世,是辛亥革命网和武汉辛亥首义研究会的重大损失。我们将化悲痛为力量,化哀思为坚持,为弘扬辛亥革命精神而砥砺前行。
相关报道:
先生风采:
相关采访: |
- 上一篇:“辛亥革命北伐”学术研讨会征文启事
- 下一篇:各单位致唁电悼念余品绶先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