升华天下|辛亥革命网|辛亥革命114周年,辛亥网移动版

首页 > 辛亥写真 > 纪实 >

支那亡国二百四十二周年纪念会

  戊戌变法和自立军失败后,反满复汉的民族革命思想日益盛行,慢慢成为时代思潮的主流。为了使更多的爱国青年走上革命道路,革命志士积极地开展了宣传和组织工作。1902年,流亡日本东京的章太炎经常与湖南人周宏业、秦力山等讨论“革命排满”的宣传方法。章太炎主张,“欲鼓吹种族革命,非先阵起世人之历史观念不可”。南明末年,永历皇帝由云南逃往缅甸,1661年被执送清军,南明政权覆灭,至1902年,已经二百四十二周年了。章太炎等人认为,南明政权的灭亡之日即为中国亡国之始,应当举行大规模的纪念活动,使留学界有所观感。大家一致赞同,遂把纪念活动定名为“支那亡国二百四十二周年纪念会”( 亦称“支那亡国纪念会”),并推举章太炎起草《宣言书》。

  4月中旬,章太炎撰写完成《宣言书》。章太炎、秦力山、冯自由、朱菱溪、马君武、王家驹、陈犹龙、周宏业、李彬四、王私诚等10署名为发起者。《宣言书》谴责了满洲贵族入关时的暴虐,号召留学生继承明末清初郑成功、张煌言等反清志士的遗志,起来反抗清王朝的统治。语言气势磅礴,极具感染力:“愿吾滇人,毋忘李定国;愿吾闽人,毋忘郑成功;愿吾越人,毋忘张煌言;愿吾桂人,毋忘瞿式耜;愿吾楚人,毋忘何腾蛟愿吾辽人,毋忘李成梁。”同时,呼吁“使忘却的旧恨复活,助革命成功。”留学生报名赴会者数百人。孙中山积极赞同此次纪念会,并准备届时莅临会议。

  章太炎等人决定4月26日(夏历3月19日,崇祯自缢之日),于上野公园的精养轩举行纪念仪式。清政府驻日公使蔡钧得知“支那亡国二百四十二周年纪念会”即将举行的消息,极为恐慌,便持纪念会的《宣言书》亲访日本外务省,请求禁止开会。日本政府应其要求,以纪念会“大伤帝国与清国之邦交”为由,于会议前一天下令禁止开会。由于受到日本政府的阻扰,会议没能按原定计划举行。

  当日,孙中山率领10多名华侨由横滨赶来,得知纪念仪式无法举行后,遂当面邀集革命同志及章太炎、秦力山等在横滨永乐楼开会补行纪念式。当日下午,纪念仪式在横滨举行。到会者60余人,横滨兴中会和中和堂也派代表参加。会议由孙中山主持,章太炎宣读纪念词,气氛十分庄重。香港、澳门、广州各地人士闻之,颇为感奋。随后,香港爱国分子也举行了类似的纪念会。

  这次纪念会虽未正式召开,但是影响极大,香港《中国日报》接到纪念会的《宣言书》后立即公开发表,国内的革命志士和留学生的激进分子无不感到振奋。此后,革命知识分子出版革命书刊和组织革命团体逐渐掀起热潮,成为革命转趋昂扬的信号。

(本稿件由华中师范大学中国近代史研究所特约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