升华天下|辛亥革命网|辛亥革命114周年,辛亥网移动版

首页 > 辛亥百年 > 军事 >

李先良的《崂山抗战忆往》(1)(9)

  ⑷ 岛忠市——他在日本福岛中学毕业后,又在明治大学法科肄业三年,因强征服役,调来中国,感觉战事形势恶化,日本可能即趋覆亡。他趁着是年六月在沙岭庄受训的机会,潜来崂山向我投诚。此人学识颇佳,对军事不感兴趣,我叫他与伊东好夫一同缮写公报。

  ⑸ 版本民造——此人二十二岁,日本北海道中岛町籍,三十三年也因厌战前来向我投诚,当时编入保安队充一等兵。

  ⑹ 吉亮野介——三十三年八月二十五日向我投诚,编入保安队充一等兵。

  ⑺五十岚次郎——他是日本商船的船主。在三十三年六月由青岛运盐至日本东京,驶出港口为大风所阻,跟着船上的华人船夫十五人向我投诚。

  ⑻ 久井登——他是女姑口盐田事务所的管工员,知道日本即将没落,于三十三年十二月由友人介绍偕同该所警备队长铃木善信,携械向我投诚,行至崂山迷失道路,遇我哨兵,将铃木击毙。

  ⑼ 丸山光——沧口飞机场士兵,二十二岁,日本鹿儿岛人,于三十四年一月由沧口向我投诚。

  ⑽ 板本清长——畸丸村人,昭和十八年,他与丸光山同在佐世保飞机场入伍,学习飞机修理零件,调派来华以后,因待遇严酷,不堪压迫,和丸山光同来投诚。

  ⑾ 岛田邦夫——他是派在湛山防御工事的工兵,二十一岁,日本茨县人,因为待遇太苦,不够温饱,且常受长官(日)凌辱虐待,遂冒险前来投诚。他曾供述敌人在青岛外围修筑工事的情形,很是有价值的情报,我们即转报中央,供他日盟军登陆青岛的参考。

  ⑿ 景山宽峯——二十六岁,朝鲜忠南道瑞山群人,曾在朝鲜镇海兵团飞机修理科毕业。但是他投诚的时候,敌人已经宣告投降了。

  ⒀ 康礼浚——年二十七岁,曾在大阪市日新商业学校及大阪市工业学院燃料科毕业。太平洋大战爆发,由大连驶越青岛触礁船沈被救。于三十四年三月七日向我方投诚。

  我们的崂山根据地也曾是日军厌战者依附的圣地,在民国三十三年至三十四年间,日本军人奔向崂山投诚者,一共有二十人之多。

  6 王师北指再见崂山

  八年的神圣抗战,写下了中华民族御侮图强的历史新页,在这个伟大时代里,凡站在中央政府领导之下的中华儿女,人人都有着酸辛的经历,多多少少对于国家有些贡献,自然有不少可歌可泣的故事,崂山抗战一段,祇是我一个战斗员底片段回忆而已。八年的抗战奋斗,笔者身任鲁东行署主任兼游击总指挥,指挥有五万保安部队之众,并代理青岛市长领导青保总队五千之众,在青岛地区军民抗战的事迹太多太多,在今日退休后的垂暮之年,回忆当时在鲁东和崂山,离开我们抗战指挥塔的重庆,迢迢八千里路的天涯海角,在敌寇包围之下,断绝了军火的补充,断绝了粮秣的接济,断绝了国军的掩护与响应,算是置之死地,孤军奋斗。情景既然如此,我们祇有誓死与敌寇周旋到底,始终不挠,在八年当中,大小战斗实在不计其数,军事行动并不因天时气候而受阻,不是敌人大队人马来扫荡,就是我们出没无常去袭击敌人。我们是「将军有死之心,士卒无生之念。」当时绝没有希期以我所掌握的战斗军民,发生一蚁溃堤的大作用,去促成敌人的崩溃,我只想以我所领导的军民,去索取敌人若干倍的代价,争取较长的时间,即足以偿付牺牲的价值,得到牺牲的光荣。所谓「不成功,便成仁」,当时已不容作成功之想,祇求有代价的成仁。这样一年一年的游击下去,由胶东转到崂山,当我进驻崂山华岩寺之初,便在山门前大石山凿上「抗战」两个大字,并「奉行国策,坚持到底」八个小字,来激励我部下决心牺牲,终以敌人在民国三十四年八月十五日宣布投降,我们得到了最后的胜利,同时我亦于是日由中央发表为青岛市市长,光复了久别八年的青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