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5年,绿色发展添彩美丽中国(2)

辛亥革命网 2017-09-15 09:16 来源:人民日报海外版 作者:严冰 陈曦 周斯民 查看:

5年来,各级党委和政府积极修复生态环境,治理污染,建立了绿色发展产业体系,倡导绿色发展的科技研发,让绿色发展理念入脑入心。美丽中国因绿色发展而更加妖娆!

  “塞罕坝”的示范作用更辐射到全国,紧跟该工程的建设步伐,河北省“趁热打铁”,如火如荼地开展了“再造三个塞罕坝”工程。到2021年,河北省张家口塞北、承德丰宁千松坝、承德围场御道口3个林场将新增造林面积140多万亩,森林覆盖率将提高到72.84%。

河北省承德市的塞罕坝,曾是一片荒原。如今,这里已变成百万亩人工林海。图为2017年7月15日拍摄的塞罕坝机械林场。新华社记者 王 晓摄
 

  放眼全国,从2000年以来累计人工造林1029万亩的内蒙古鄂尔多斯,到将创建30个左右省级示范林场的江西省;从围绕百万亩防护林做“绿化+”文章的江苏盐城,到将海防林成功“转型”成森林公园的山东烟台,各地积极植树造林,为祖国大地增添了一抹又一抹“怡人的绿”。

  根据国家林业局2016年发布的《林业发展“十三五”规划》,到2020年,全国森林覆盖率提高到23.04%,森林蓄积量增加14亿立方米,林业自然保护地占国土面积稳定在17%以上,国土生态安全屏障更加稳固,林业生态公共服务更趋完善。

  国家林业局局长张建龙说,过去5年来,我国年均新增造林超过9000多万亩。目前,全国森林面积31.2亿亩,其中人工林保存面积10.4亿亩,居世界首位。中国将继续按照全面保护、科学保护、依法保护的原则,划定并严守林地和森林、湿地、物种、沙区植被4条生态红线,努力维护自然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完整性和原真性。

  ■ 铁腕治污

  一进入9月,秋冬季空气质量问题就成了人们关注的焦点。

  9月7日,北京市委市政府召开大气污染防治秋冬季攻坚行动部署会,对北京大气污染防治工作进行再动员、再部署,提出将对完不成大气环境质量改善目标要求、PM2.5平均浓度同比不降反升等情况严肃问责。北京市委书记蔡奇在会上指出,好天气要一天一天地去争取,PM2.5治理要一个微克一个微克地去抠。

  9月1日,环保部召开新闻发布会,对《京津冀及周边地区2017-2018年秋冬季大气污染综合治理攻坚行动方案》进行解读。《方案》要求,在2017年10月至2018年3月期间,京津冀大气污染传输通道城市PM2.5平均浓度、重污染天数均同比下降15%以上。

  十八大以来,中国的“蓝天保卫战”硕果累累。中央政府和京津冀等地区地方政府采取大量治霾措施。今年,北京市3月至8月的PM2.5平均浓度仅为49微克/立方米,月均浓度均为2013年以来最低。

  在中国南方地区,水污染是一大问题。据环境保护部8月14日公布的2017年上半年全国水质情况,全国水环境质量呈改善趋势:全国地表水水质优良(Ⅰ—Ⅲ类)水体比例为70.0%,同比上升1.2个百分点。近年来,随着各地环保行动的不断推进,水污染问题得到缓解。

  江南水乡苏州拥有各级河道2万多条,水域面积达42.5%。前些年,苏州市古城区的水变味变色,河水遭到污染。2014年,苏州政府制定了《苏州市2014—2016年水生态文明城市建设三年行动计划》,对城区河道进行彻底清淤。计划至今,城区河道水质主要指标从劣五类提升至三到四类,黑臭现象不再,苏州重现小桥流水人家的清丽美景。

  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政府出台和实施了包括“大气十条”“水十条”等多项环保政策,取得了巨大成效。在立法方面,五年内制定、修改的关于生态文明建设的法律有十几部之多。在规划方面,2016年,《“十三五”生态环境保护规划》发布,各级政府大力实施大气、水、土壤三大污染防治行动计划。

  从内蒙古阿拉善盟腾格里工业园区解决排污问题,到湖北对1000公里长江岸线实施保护,叫停黄冈市南湖工业园130.6万吨造纸项目,再到川渝两地7个乡镇签订共治协议,彻底治理好了南溪河……面对多领域的污染问题,政府在不断行动。

  ■ 以绿兴业

  9月8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务院副总理张高丽与省部级干部推进生态文明建设与低碳发展专题研讨班学员进行座谈。张高丽强调,我们要建立绿色发展产业体系,强化绿色发展的科技支撑,培育绿色发展新动能,让绿色发展理念入脑入心,推动形成绿色发展方式和生活方式。

  十八大以来,政府治理理念和企业环境责任意识有了很大提升。2014年初,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下设的6个专项小组组建完成,经济体制改革和生态文明体制改革被放到一个小组。中国的绿色产业发展进入了一个新阶段。

  湖水清澈,波光粼粼,岸边苇草随风摇曳,水鸟贴着水面嬉戏……9月的新疆博湖县博斯腾湖岸边一派美景。近年来,博湖县注重环博斯腾湖流域重大生态项目建设,通过以水育苇、以苇净湖,逐步恢复生态环境。在水质改善的同时,水产品的质量也有提高,造福一方百姓。博湖县乌兰再格森乡渔民李英说:“今年的捕鱼量比上一年翻了一番!”这也印证了一句话:“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

  绿水青山促进了经济发展;绿色经济发展同样也能改善生态环境。青海柴达木盆地内的察尔汗盐湖是中国最大的钾镁盐矿床,有中国最大的钾肥生产基地。曾经,这里一直以钾的开发为主,大量的钠、镁等伴生资源都被当做废料排放,造成污染。如今,通过从单一开发转向综合利用、延长产业链条等循环经济模式的探索,不仅实现了资源的再利用,还减少了重金属的排放,保护了当地脆弱的生态环境。

  “生态文明建设怎么来抓呢?就工业领域来讲,就是要科学建设生态产业园区,发展循环经济、低碳经济和创新经济。”中国工程院院士金涌教授说。他指出,循环经济是生态文明最重要的实施途径之一,要依靠科技创新理念和先进适用技术,推进绿色循环发展。

  绿色发展是一场新的变革。这五年,绿色发展推进了美丽中国建设。中国正在经历的,也是中华民族实现伟大复兴的必由之路。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热门推荐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合作支持 | 网站地图 | 网站律师 | 隐私条款 | 感谢表彰 | 在线投稿
2008-2021 武汉升华天下文化发展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鄂ICP备19017968号-1

鄂公网安备 4201850200407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