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镇化水平显著提高 城市面貌焕然一新(2)

辛亥革命网 2018-09-11 09:00 来源:国家统计局 作者:国家统计局 查看:

改革开放以来,各地区、各部门认真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城镇化发展和城市建设的系列重大决策部署,城镇化水平显著提高。

  四、城市公共服务和基础设施明显改善

  改革开放以来,随着城市经济的快速发展,城市建设力度不断加大,投入持续增加,基础设施明显改善,人民群众生活更加便利。

  公共服务能力快速提升。教育经费投入持续增加,各阶段教育事业稳步发展。2016年,地级以上城市教育支出11044亿元,而1978年,全部城市的财政支出只有127亿元。2016年末,地级以上城市普通高等学校(全市)2533所,比1978年末增加2012所,在校学生(全市)2785万人,增加2718万人;中等职业学校4800所,增加2028所,在校学生768万人,增加700万人;普通中学22025所,增加8347所;普通小学45022所,增加6697所;各级各类学校教师567万人,增加372万人。1986年,《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颁布,正式确立九年义务教育制,从法律上促进和保障了基础教育的普及和全民素质的提高。2006年,将不收杂费纳入义务教育法,真正实现了免费义务教育。目前,多个地区正在推行15年免费教育,中等职业教育也逐渐免费,教育事业的公益性大大提高。文化事业投入不断增加,文化软实力显著提升。2016年,地级以上城市文化体育与传媒支出1345亿元,比2012年增加459亿元,增长51.8%。医疗服务体系进一步健全,服务能力大幅度提高。2016年末,地级以上城市医院、卫生院达到24675个,医生172万人,床位数354万张,而1978年末全部城市只有33万名医生和23万张床位。2016年,地级以上城市医疗卫生支出5202亿元,比2012年增加2571亿元,增长97.7%。

  基础设施建设大大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力度不断加大。2016年,我国城市维护建设资金支出13833亿元,而1978年仅有17亿元;城市市政公用设施建设固定资产投资17460亿元,而1978年仅有12亿元;地级以上城市交通运输支出达3672亿元,比2012年增加1423亿元,增长38.8%。公共交通建设成就卓著。2016年末,我国城市道路长度38.2万公里,而1978年末只有2.7万公里;城市道路面积75.4亿平方米,而1978年末仅有2.3亿平方米。轨道交通建设有了突飞猛进的发展。1978年末,我国仅北京有轨道交通,线路总长度23.6公里。到2017年末,有32个城市开通了轨道交通,车站3040个,运营线路达149条,运营线路总长度达4484公里。传统公共交通和智能交通融合发展。2016年末,地级以上城市实有公共汽(电)车营运车辆47.7万辆,出租车95.4万辆,而1978年末全部城市公共汽(电)车拥有量只有1.7万辆。2016年,地级以上城市公共汽(电)车客运总量627亿人次,而1978年全部城市客运人数只有132亿人次。

  信息网络迅猛发展。随着网络强国战略的实施,网络覆盖率迅速提升,提速降费改革持续推进,“互联网+”广泛融入各行各业。2016年,地级以上城市电信业务收入(全市)13511亿元,比2012年增加2578亿元,增长23.6%。2016年末,地级以上城市3G以上移动电话用户数(全市)6.7亿户,比2012年末增加4.3亿户,增长1.8倍;互联网用户数(全市)达25510万户,增加5725万户,增长28.9%。“十三五”规划纲要把智慧城市建设纳入国家规划,大部分地级以上城市都制定了有关方案,智慧城市建设步入快车道。

  水、电、气等生活资料供应充足。2016年末,我国城市用水普及率98.4%,比1978年末提高16.8个百分点;燃气普及率95.8%,提高81.4个百分点。全年城市供水总量581亿吨,比1978年增加502亿吨,增长6.4倍;供气总量(人工煤气和天然气)1216亿立方米,而1978年仅有24亿立方米。2016年,地级以上城市全社会用电量29146亿千瓦时。其中,居民生活用电4129亿千瓦时。而1978年,全部城市用电量只有1851亿千瓦时。其中,市政生活用电量也只有172亿千瓦时。

  五、城市美丽宜居建设开创新局面

  近年来,“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观念深入人心,城市的宜居性和城市发展的可持续性不断提升,城市文明程度快速提高,城市生活更加美好。

  生态建设持续加强。2016年,《生态文明建设目标评价考核办法》、《生态文明建设考核目标体系》和《绿色发展指标体系》相继出台,从制度上保障了我国城市生态文明建设的有序规范推进。环境保护投入不断增加。2016年,地级以上城市节能环保支出达到2192亿元,比2012年增加983亿元,增长81.3%。城市园林绿化和市容环境卫生固定资产投资从无到有,2016年分别达到1670亿元和445亿元。环境治理力度持续加大。2016年,城市污水处理率达到93.4%,比2012年提高6.1个百分点;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96.6%,提高11.8个百分点。地级以上城市工业废水排放量(全市)191亿吨,比2012年下降32.0%;工业二氧化硫排放量(全市)710万吨,下降58.6%,下降趋势十分明显。2016年末,城市排水管道长度57.7万公里,而1978年末仅有2.0万公里。

  人居环境更加优美。城市环境不断改善。2016年末,我国城市公园绿地面积65.4万公顷,而1981年末只有2.2万公顷;人均公园绿地面积13.7平方米,而1981年末只有1.5平方米;城市建成区绿化覆盖率40.3%,比1986年末提高23.4个百分点,年均提高0.8个百分点;城市建成区绿地率36.4%,比1996年末提高17.4个百分点,年均提高0.9个百分点。“海绵城市”建设持续推进。2013年,中央城镇化工作会议提出“海绵城市”的建设目标,并将其上升为国家战略。越来越多城市通过“海绵城市”建设,改造和治理境内水系和路网交通,就地消纳和利用降雨,提高了城市适应环境变化和应对自然灾害的能力。

  精神文明蔚然成风。城市的市容市貌更加干净、整洁和有序。许多城市规定室内公共场所和工作场所全面禁烟,工商、税务和110等窗口服务行业的服务更加文明规范,投诉机制更加便捷有效。市民素质显著提高,在公共场所的行为更加文明,自觉排队、让座等行为越来越普遍。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得到彰显,一大批崇德向善、文化厚重、和谐宜居的文明城市涌现出来。截至2017年末,我国已评选表彰了五届共176个全国文明城市。其中,省会城市23个,地级市80个,直辖市城区17个,县级市56个。

  六、城市人民生活水平跃上新台阶

  改革开放以来,党和政府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理念,城镇就业持续增长,居民收入和支出明显增加,社会保障能力大幅度提高,人民群众获得感增强。

  就业收入大幅度增加。城市就业从“统包统配”走向市场调节,就业人员高速增长,就业结构持续优化。2017年末,全国城镇就业人员42462万人,比1978年末增加32948万人,增长3.5倍。1978年,非公经济只有个体工商户一种形式,仅占城镇就业人员的0.2%。到2017年末,国有和集体单位之外的非公经济就业人员所占比重达84.8%,成为城镇就业的主渠道。城乡就业格局发生了历史性转变。1978年末,城镇就业人员占全国就业人员的比重为23.7%,2014年首次超过乡村,2017年末达到54.7%。就业扩大与经济增长的良性互动带动城镇居民收入实现跨越式增长,收入来源更趋多元化。2017年,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6396元,比1978年实际增长14.4倍。1978年,我国城镇居民收入来源单一,主要是工资收入和少量的利息收入。到2017年,非工资性收入占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的比重明显扩大,达39.0%。其中,经营净收入所占比重为11.2%,财产净收入为9.9%,转移净收入为17.9%。

  消费支出和生活质量显著提高。城镇居民生活从基本解决温饱,到实现总体小康,再到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了连续跨越。2017年,城镇居民人均消费支出24445元,比1978年实际增长10.4倍。城镇居民恩格尔系数28.6%,比1978年的57.5%下降28.9个百分点。生活水平由生存型转向发展型,质量不断提高,消费方式更加多样化。在餐饮方面,食品从短缺到富足,人们更加注重营养均衡,粗细搭配,风味口感和绿色卫生等。在衣着方面,从穿暖向穿美转变,从“一衣多季”向“一季多衣”转变,质量明显提高,成为个人审美的体现和自我形象的展示。在住房方面,人均居住面积大幅度增加,室内装修和居住环境明显改善,住房质量不断提高。在出行方面,交通工具更加丰富、多样、方便,新型节能交通工具日渐兴起。在生活用品方面,智能电视、冰箱、洗衣机、空调、电脑等耐用消费品全面普及,汽车等大件耐用消费品进入千家万户。2016年末,地级以上城市私人汽车拥有量(全市)15968万辆,比2008年末的4193万辆,增长2.8倍。互联网的普及深刻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共享单车、网上订餐、网上购物、网上支付等新型消费方式不断涌现,提高了人们的生活质量。

  社会保障体系不断完善。城市社会保障制度从无到有,日益完善,尤其是党的十八大以来,各城市不断加大社会保障资金投入力度,建成了一整套广覆盖、保基本、可持续的社会保障体系。2016年,地级以上城市社会保障和就业支出8144亿元,住房保障支出3193亿元,比2012年分别增长73.6%和103.8%。2016年末,地级以上城市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基本医疗保险和失业保险参保人数分别为19875万人、18788万人和12392万人,比2012年末分别增加3635万人、2548万人和2498万人;社区服务设施24.6万个,增加11.1万个;社会福利院床位168万张,增加46万张。

  历史车轮滚滚向前,时代潮流浩浩荡荡。进入新时代,城市发展前景更加光明,挑战也十分严峻。让我们更加紧密地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坚持新发展理念,遵循城市发展规律,开拓创新,扎实工作,推动新型城镇化高质量发展,不断开创城市发展新局面,为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不懈奋斗。

  (国家统计局城市司)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合作支持 | 网站地图 | 网站律师 | 隐私条款 | 感谢表彰 | 在线投稿
2008-2021 武汉升华天下文化发展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鄂ICP备19017968号-1

鄂公网安备 4201850200407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