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氏一家 满门忠烈”——我的抗战家史

辛亥革命网 2015-08-31 09:11 来源:辛亥革命网 作者:郑国基 查看:

在隆重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七十周年之际,我们用虔敬之心,缅怀为了祖国和人民抛头颅、洒热血的抗日先烈,不仅是为了追思过去,还是为了更好地走向未来。

  [图1] 郑苹如(《良友》杂志1937年7月封面)。

  [图2] 郑钺先生。

  在隆重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七十周年之际,我们用虔敬之心,缅怀为了祖国和人民抛头颅、洒热血的抗日先烈,不仅是为了追思过去,还是为了更好地走向未来。

  我的抗日家史得从我的祖父说起。祖父郑钺系浙江兰溪人,清朝末年考取浙江省官费留日,在日本大学学习法律,获法学士学位。祖父留学期间追随孙中山先生革命,加入了同盟会。他在东京时结识了祖母、日本名门闺秀木村花子,祖母崇敬中华传统文化,对中国留学生革命行动极为同情和支持,她嫁给祖父后改名为郑华君。祖父回国后,先后任复旦大学教授、南京大法院检察官、江苏第二特区法院首席检察官,他平生高风亮节、维护法权、特躬廉谨。

  祖父祖母育有三个女儿两个儿子。我的二姑郑苹如生于1914年,她容颜端丽,气质出众,当时全中国最有影响力的《良友》画报在1937年7月的第130期就以她为封面女郎。她是位爱国青年,抗战爆发时,她就和姐弟用自己的零花钱购买纸张印刷抗日宣传品,渡过黄浦江到浦东去宣传抗日。1937年8月13日,日军进攻上海,郑苹如正在上海法政学院读书,一个偶然的机会,她被邀加入“中统”。嗣后,她凭借母亲的关系及自己能讲一口流利日语的有利条件,很快打入了侵华日军驻沪警备机关的中上层交际圈中,她结交了当时日本首相近卫文唐的弟弟近卫忠麿、近卫文麿的谈判代表旱水亲重等高层人物,由此获取了汪精卫欲叛逃当汉奸的机密情报,并上报重庆,惜未引起重庆当局重视。1938年12月初,她又再次上报汪将于“近日异动”,成为迄今所知报告汪精卫叛国的第一人。可惜,这两次报告都没有引起重庆高层的重视,直到汪精卫经昆明出逃河内,并发出《艳电》之后,才对郑苹如重视起来。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合作支持 | 网站地图 | 网站律师 | 隐私条款 | 感谢表彰 | 在线投稿
2008-2021 武汉升华天下文化发展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鄂ICP备19017968号-1

鄂公网安备 4201850200407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