纪念抗战胜利70周年,检讨日本军国主义思想根源

辛亥革命网 2015-07-15 08:52 来源:共识网 作者:郑海麟 查看:

在抗日战争结束七十周年之际,回顾一下卢沟桥事变的歷史教训,深入检讨日本窜改教科书的思想根源,确实是很有必要的。
  日本军国主义者通过阴谋策划卢沟桥事变发动的全面侵华战争,使中国人民遭受到极大的灾难,同时也给日本人民带来很大损伤。对于日本军国主义所犯下的罪行,战后,东京国际军事法庭已根据国际公法作出了正义的审判。本来,作为製造灾难的日本方面,应该深刻地反省自己的过去,追探导致这场人类浩劫的军国主义思想根源,使日本民族在未来的岁月中免蹈前辈军人的覆辙。但是,部分的日本人(甚至包括首相安倍晋叁等当政者)并不是这样想,他们认为反省过去,「负罪」的话说多了,会影响日本民族和人民的「自尊心」,妨碍日本民族未来的发展。他们说:「日本人,甚至与战争毫无关係的子孙们,都时常有侵略中国的负罪感,难道日中关係必须以赎罪的形式出现吗?」 有些人甚至认为:「如果一味地反省和过份地强调完全脱离事实的日本人自身的耻辱,并以此作为『赎罪』的标誌,……那样的态度不仅是可悲的,而且还会失去对方以及世界的信任。」

  基于这样的认知,他们要否认过去「父辈」所犯下的侵略罪行,这就必须推翻东京法庭的审判,「重新评价」日本发动的「大东亚战争」,以「侵略无罪」的姿态出现于世人面前。而要达到以上的目的,又必须从修改歷史教科书开始。下面的两段话清楚地表述了部分日本人的心态:

  「让日本无论何时都承担战争责任,而在同亚洲各国的外交关係上以负罪的姿态出现,坦率地说是不合理的。」

  「各出版社的教科书正是贯彻『东京裁判史观』,把我们的父辈视为歷史上空前的战争罪犯,片面地判罪于大东亚战争,这种史观必须改变。」

  以上的言论不仅混淆了歷史与现实的区别,而且也混淆了侵略有罪还是「无罪」的是非。正是在这种有意混淆是非的心态影响下,日本政府通过对教科书的审查,将中小学歷史教科书中日本「侵略」二字删去,把日本近代对中国及亚洲各国人民屠杀和掠夺的血腥侵略史,窜改为「和平」的「进入」史。近年以来的「教科书事件」,就是在这种背景下发生的。然而,日本政府这种颠倒是非的举动,引起了中国和亚洲各国所有被日本侵略过的人民的严正抗议和谴责,在歷史事实和人类公义面前,他们才不得不改变过来。虽然,教科书事件引起的风波似乎过去了;但是,日本朝野不愿反省过去的歷史,要求「重新评价」所谓「大东亚战争」者仍不乏其人。近日媒体爆光有关安倍以中国为借想敌,试图与中国开战的言论,就是这种思想意识的反映。以安倍为代表的部份日本人为什么会产生如此想法呢?我认为还必须从日本的民族文化中去追寻它的思想根源。

  自从进入近代以来,日本经由明治维新,国力开始强盛,军国主义势力亦从此抬头。当日本从西方列强的不平等条约下解脱出来之际,便把魔掌伸向亚洲人民,它所鼓吹的所谓「解放亚洲」,实际上就是将不平等条约的绳索从自己身上解下来,重新套在亚洲人民的头上。而且,由于日本民族文化中长期鼓吹所谓「皇道」、「大和精神」,强调「天皇万世一系」的血统纯一性和种族优越性,往往视亚洲各国人民为「低等」民族,诚如日本史学家山清行写道:「日本人过去长期存在着蔑视中国人的观念,虽然最近是好一些了,但一直到战争结束前还称唿中国人为『清国奴』,把他们看成劣等人种。」 因此,二战期间日本对亚洲各国以「优等民族」和「神国」自居,把侵略亚洲各国称为「圣战」,从而将其对亚洲各国人民的统治和奴役正当化,于是发动卢沟桥事变,挑起全面侵华战争也被当作「发扬国威」来宣传,惨绝人寰的南京大屠杀也被当作「皇恩浩荡」来报导。

  以上强调血统的单一性和种族的优越性的文化思想,便是近代以来日本军国主义猖獗,对外扩张侵略的思想总根源,只要这种思想文化没有得到彻底的清算,日本民族便不可能对过去的侵略行为和战争罪恶产生真诚的反省意识。与此相联,类似参拜靖国神社与窜改歷史教科书的事件将会不断重演。因此,为了真正开启日本人的反省意识,彻底破除日本军国主义復活的思想文化传统,使二次大战的歷史悲剧不再重演,在抗日战争结束七十周年之际,回顾一下卢沟桥事变的歷史教训,深入检讨日本窜改教科书的思想根源,确实是很有必要的。

  郑海麟(香港亚太研究中心主任)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合作支持 | 网站地图 | 网站律师 | 隐私条款 | 感谢表彰 | 在线投稿
2008-2021 武汉升华天下文化发展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鄂ICP备19017968号-1

鄂公网安备 4201850200407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