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安东走出的真正的“余则成”原型—张汉

辛亥革命网 2015-08-17 10:49 来源:辛亥革命网 作者:李景科 查看:

电视剧《潜伏》中的余则成,无论是剧情和背景,与1943年初在安东海关税务科的张汉非常雷同。
  电视剧《潜伏》中的余则成,无论是剧情和背景,与1943年初在安东海关税务科的张汉非常雷同。

   张汉,1922年生于辽宁省西丰县一个富商家庭,祖父张静波是位爱国商人,父亲张维方做过多年律师和法官。1937年,张汉留学日本早稻田大学,张汉参加了反日进步组织“东北留日青年救亡会”,结识了其中的许多中共党员。 1942年冬,张汉以优异的成绩毕业,学成回国。并在安东海关税务科工作,后来被调入宪兵队,并在宪兵特训班学习。

   而到了1953年5月,张汉来到了北京。找到了早稻田大学学兄和时任中共晋察冀社会部负责人,也是从安东走出的李振远。由李振远安排,化名张大威潜伏到了山海关警察局出入境管理处。这就是张汉潜伏工作的开始。

  李振远曾经对张汉说“东北青年救亡会同学为了抗日,从东北往关内不断来回走动,每次都要办“出国证”,困难很大。我们需要安排一个人,在山海关出入境管理处工作,你日文好,希望你去做翻译工作”。就这样,张汉进入出入境管理处后,大大方便了东北救亡总会搞情报的通知的出入关内外。同时,由于山海关警察机构有日文的情报简讯,他也既是翻译出来,不断地通过山海关情报组转给晋察冀社会部。

  张汉的姑父叫董英斌,是当时国民党第一战区司令长官。1943年6月,张汉到了洛阳,董英斌让张汉帮忙翻译缴获的日文文件。他工作了三整天,全部完成了翻译工作,并发现了一条重要情报,就是日军1944年的华北行动计划和袭击大青山游击队的计划,张汉迅速把情报转给了中共有关部门。

  日本投降后,张汉根据党的安排,于1946年4月,因参谋长董英斌的关系,进入了沈阳的东北行营,负责日本侨民和日本俘虏的遣返工作。

  1947年,张汉在晋察冀社会部的组织关系转到了东北局。这个时候,张汉在国民党东北行辕负责财务工作(国民党沈阳警备司令部财务处长)。把国民党在东北的军事计划和行动情况源源不断报给东北局。

  关于张汉的事迹,从2008年2月开始,辽宁省档案馆组织人员查阅了馆藏东北行辕政会、东北行辕经济委员会等相关全宗档案约2000卷,找到了署有张汉名字的两张汇款单及董英斌的任职电。此外,中国第二历史档案馆帮助查找,在有关名册里查到了关于张汉个人生平的档案材料。沈阳市档案馆、中央档案馆查找到了有关张汉的其他情况和线索。

  所查到的档案材料,与张汉家属、同学、友人的回忆和证明材料相符,特别是与当时沈阳中共地下党负责人李正风提供的“我们有一位同志在东北行辕管钱”的线索相吻合。这些档案材料,为张汉身份的认定提供了重要依据。

  “红色特工”身份被还原。为此,辽宁省省委党史研究室、省档案馆、省台办联合召开了张汉生平事迹座谈会上,张汉的红色特工身份随之得以还原。

  如,一份由晋察冀社会部视察员张友恒撰写的东北情报报告中写道:“这时期,中国共产党的地下组织与根据地交通联系比较好,因为打入伪满山海关警察局工作的张大开(张汉),在交通联络上起了作用。 ” 1947年3月,张汉正式上任沈阳警务司令部财务处上校处长。在太原街,张汉的祖父投资开了一个西餐厅,很多时候这里成为他的情报交流点。此间,他多次将沈阳城防的机密及部队调动、物资供应情况提供给情报组织。 省委党史研究室认定:张汉是我党在抗日战争、解放战争中的优秀地下情报工作者,为中国人民解放事业作出重大贡献和牺牲。

  1949年1月27日,张汉乘坐由上海驶往台湾基隆的太平轮,在舟山群岛附近沉殁而牺牲。他是被派前往台湾执行特殊任务,未曾想,这一去,竟与家人和同志永别了。

  值此纪念中国人民抗战胜利七十周年之际,我们对于在抗日战争时期就在秘密战线上抗日的张汉表达最高的敬意和怀念。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合作支持 | 网站地图 | 网站律师 | 隐私条款 | 感谢表彰 | 在线投稿
2008-2021 武汉升华天下文化发展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鄂ICP备19017968号-1

鄂公网安备 4201850200407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