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兮难忘一瓣心香(2)

辛亥革命网 2015-10-12 10:24 来源:辛亥革命网 作者:高中自 王琪珉 查看:

今年是抗日战争胜利70周年,同时也是高振霄被日军杀害70周年。为纪念历史,缅怀先辈特献薄礼《高振霄三部曲》,彰显了高振霄自青年时期就励志“振兴中华 福利民众”之中国梦。

  民族脊梁

  高振霄的一生经历了清朝末期、辛亥革命时期、南京临时政府时期、北方政府与南方政府对峙时期、南京国民政府时期、抗日战争时期等历史时期。他曾三次历任中华民国鄂军都督府、中华民国南京临时政府、广州南方护法政府及其国会“三府重臣”、“三会议员”。在中国近代风云变幻、腥风血雨的近半个世纪中,从创建、联合革命团体、办报、组织发动辛亥革命,到参加改进团、二次革命、护国、护法、北伐革命,后来功成身退、淡出政界,转入“实业救国”,并与社会贤达一起内谴国贼、外争国权,最后重返抗日战争一线,献身于抗日救国战争。高振霄始终忠于自己的祖国、忠于自己的民族、忠于自己的人民、忠于自己的信仰。面对清政府的压迫、外来帝国主义列强的侵略、南北政府争斗、护法派系斗争及日本侵略者的暴行、汪伪政权的血腥杀戮,他均表现出大无畏的爱国主义精神和不畏强暴的民族主义气节。每当国家兴亡的紧要关头、民族命运处于危难之际、革命势力处于低潮或逆境之时,高振霄始终以国家利益、民族大义为重,信仰真理、心系民生,坚守信念、维护正义,不逸权贵、不畏强暴,出生入死、鞠躬尽瘁。

  匡时柱石

  武昌起义前,当各种党派各持己见时,高振霄多方调停、斡旋,促使共进会与文学社两个重要革命组织实现联合,成为武昌起义革命党人的发起组织与领导机关,成就了武昌城一呼百应之革命局面;武昌首义当夜,当有人乘隙假冒义军名义,趁火打劫、滥杀无辜及旗人孺妇时,高振霄商奏同党当即成立“执法处”并组织“稽查队”,沿街演说,维持秩序,保护民众生命财产安全,赢得了武昌乃至全国广大民众、商人、华侨的支持及国外势力的中立与同情,使得“武昌首义”成为古今中外历史上通过暴力手段夺取政权流血和牺牲最少的起义之一;湖北军政府成立后,当黎元洪肆意扩大大都督权利,欲将革命党人排挤出政权外时,高振霄等“八大金刚”力排众议、肩负重任,重新加强了革命党人力量,改变了军政府旧官僚、立宪派把持政权的局面;阳夏失守,武昌危急,当有人建议放弃武昌时,高振霄等强烈反对,誓死与城池共存亡,最终迎来了南北和谈及辛亥革命的最后胜利;中华民国南京临时政府成立,当旧官僚政客极力为袁世凯张目,试图以袁世凯就任大总统之日等为国庆日时,高振霄以辛亥革命党人代表、政学界代表、知识精英代表引经据典,据理力争,为确定以十月十日成为中华民国国庆日功不可没,被誉为“双十节首造者”;北洋政府执政后,当袁世凯窃夺政权,背叛革命、复辟帝制时,高振霄毅然加入“改进团”,参加“二次革命”,投入到讨袁护国护法行列第一线;护法时期,巴黎和会、太平洋会议在即,当日本勾结北方政府企图继续占领中国青岛领土并对其主权虎视眈眈之时,高振霄向国会提案拟派孙中山等南方护法政府代表赴会并再次进言:“我国日受强邻之压迫,北京拍卖主权,国几不国,今此一线生机,尤为我国生死之关系,速派得力代表迅赴列席,实为至要”;护法军政府改组,当孙中山再次受排挤、护法遭破坏时,高振霄坚定地站在孙中山等少数派一边,提交《关于组织军事委员会行政委员会的提案》,与护法中坚成功推举孙中山为民国非常大总统,为促进南方政府对内取代北京政府,对外取得国际承认的合法化不遗余力;南北政府对峙时期,当北方政府肆意践踏民意,不惜卖国求荣时,高振霄以起草委员会委员长名义组织起草讨伐徐世昌、吴佩孚檄文,议决赴广西取道湖南出兵北伐,一场打倒割据军阀,武装统一全中国的北伐革命战斗号角吹响中国大地;北伐成功,南京中华国民政府成立,当一些官僚、政客、学阀们纷纷讨功要晌,同时“四一二”政变,“国共合作破裂”时,高振霄表示出极大愤慨,他功成身退,淡出政界,赴汉冶萍公司推行“实业救国”,践行“振兴中华,福利民众”之宏愿伟业,表现出不居功、不求赏,远离浮华的高风亮节;抗日战争爆发,上海沦陷为“孤岛”,面对日本倭寇的野蛮侵略和汪伪顽分子的恐吓暗杀、威逼利诱,高振霄依然挺身而出,坚持到最后,最终以拒绝日伪高官厚禄诱逼被杀害。

  书生本色

  高振霄不仅仅是中国历史上颇具传奇色彩的风云人物,他还是博古通今、文笔畅达、颇具士大夫气节集作家、记者、报人一身的文人。早在辛亥革命先后他就创办了《夏报》、《扬子江小说报》,襄办《湖北日报》、《政学日报》、《长江日报》等革命进步刊物,时被誉称“詹大悲、何海鸣、查光佛、高汉声等享有盛名的近代武汉报人”。后创办《民风周刊》、《惟民》、《新湖北》并担任主编,先后发表社会、经济、文化等评论、纪实、议案等文章数十余万字。他还与章炳麟、冯自由及沈钧儒、章乃器、邹韬奋等“七君子”等社会贤达组织社会团体,针砭时弊。曾名噪上海滩:“高汉声,有名的洪帮大爷,清高自赏,颇有骨气的书生本色。”在文化救国、开启民智,中国文言文向白话文转变历史进程中发挥了重要先领作用。

  追怀宿将

  高振霄逝世后,遗体被安葬在“上海万国公墓”。当时上海虽然还是在日寇血腥统治下,但是国民政府及社会各界人士仍多次在上海、南京等地为他举行追悼会等各种纪念活动。1945年4月14日,上海淡水路关帝庙召开高振霄追悼会,《申报》报道并刊登《追悼革命元勋高汉声》文章,赞高振霄“高风硕德,足资楷模”;1945年4月25日同人冒雨祭高公汉声先生之灵,南京《大学生》期刊刊登《悼高汉声先生》。曰:“公望高山斗,品重圭璋……洵匡时之柱石,为建国之栋梁”;1945年5月,南京国民政府行政院院长宋子文为高振霄亲笔题匾:“忠贞体国”。后来,此匾被运到高振霄老家湖北房县家在堂屋悬挂;同年9月,抗日战争胜利后,蒋经国赴上海“接收敌伪财产”工作时,特将蒋介石所题“精忠报国”匾额,转赠高振霄遗孀沈爱平;同年末国民政府授予高振霄“民族英雄、抗日烈士”称号并颁发烈士证书及奖章。高振霄自辛亥革命到抗日战争胜利一生近半个世纪的革命生涯,正如全国政协委员、前中央统战部副部长田鹤年同志所述:“著名革命报人、辛亥革命元勋、南京开国功臣、护国护法中坚、北伐革命旗手、知名社会贤达、爱国洪门首领、抗日战争英烈”。表现出了一个中国普通士人的正义、正道、正人君子。

  特赋诗一首《爱兮难忘一瓣心香》:

  取字汉声亡清必楚 甲等功臣铁血精神 革命元勋首造国节 反清创民首义金刚

  护守法统不堕初志 赞翊共和至可钦佩 三府重臣护法中坚 匡时柱石建国栋梁

  功成身退杖履徜徉 振兴中华颇著勋劳 实业救国福利民众 忠贞体国志洁行芳

  针砭时弊颇有骨气 激浊扬清享有盛名 清高自赏书生本色 名垂不朽品重圭璋

  洪门首领策反日伪 孤岛精魂民族英雄 精忠报国痛失元良 抗日英烈追怀宿将

  高风硕德足资楷模 夙根独厚余泽方长 树云泪陨薤露神伤 爱兮难忘一瓣心香

高中自 王琪珉

2015年3月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合作支持 | 网站地图 | 网站律师 | 隐私条款 | 感谢表彰 | 在线投稿
2008-2021 武汉升华天下文化发展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鄂ICP备19017968号-1

鄂公网安备 4201850200407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