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承历史记忆

辛亥革命网 2015-07-08 11:02 来源:辛亥革命网 作者:何广 查看:

历史记忆传承,有两种形态,一种是非物质形态,刚才诸位先生报告的研究成果,是这种类型,这份武汉抗战的历史记忆经代代延续,会传之久远。
  历史记忆传承,有两种形态,一种是非物质形态,刚才诸位先生报告的研究成果,是这种类型,这份武汉抗战的历史记忆经代代延续,会传之久远。另一种形态是物质遗存,指的是抗战的遗址遗迹和抗战文物。它是抗战在武汉打上的历史印记,铭刻着城市的年轮。它们延续的时间是有限的,因为短暂,值得我们格外珍惜。

  武汉的抗战遗址现在有武汉八路军办事处旧址纪念馆、中山舰纪念馆、石门峰武汉抗战纪念园,还有辛亥革命武昌起义纪念馆、伏虎山抗战英烈墓地、位于武汉十四中的三厅遗址、蛇山的表烈祠(现名烈士祠)、解放公园的苏军烈士墓等等。这些遗址体现了武汉抗战的一些特点,有以国共合作为基础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历史见证,有表现武汉会战海军、空军作战的历史遗存,有反映文化抗敌中枢机构的旧址,还有国际支持中国抗战的纪念碑。

  建立抗战纪念馆,除承担保护好历史遗址的责任外,还应该开展多样的社会教育活动。今年围绕纪念抗战胜利70周年,武汉地区的博物馆广泛收集文物,举办系列展览,有湖北省博物馆的《四万万人民》、辛亥革命博物馆的《为保卫大武汉而战》、武汉革命博物馆的《武汉•1938》,还有我们刚刚参观的武汉抗战纪念馆展览。辛亥革命武昌起义纪念馆预计在今年8月份推出《保卫大武汉》文物文献展。此外,石门峰都市陵园在清明节举行了抗战英烈祭奠追思活动等等。

  追惟往昔,是为激励将来。回顾、纪念武汉抗战,不是为了延续仇恨,也不宜过多渲染悲情,而应该看到蕴含其中的精神力量,而这恰恰体现了城市的特性。1938年10月10日,周恩来在创刊于武汉的《新华日报》上,发表《辛亥、北伐与抗战》,这个标题很精炼地揭示了武汉在中国近代历史上具有全国乃至国际性影响的三个阶段。1911年的武昌首义结束了专制帝制,开启中国走向共和的大门。1926年的北伐,建立起武汉国民政府,成为当时国民革命的重心。1938年的武汉作为全国抗战的临时首都,凝聚起全民族的力量,抗击日本侵略。武昌首义,为天下先;北伐战争,攻坚进取;武汉抗战,团结坚持。这些都熔铸成武汉的城市精神。在把武汉建设成为历史文化名城和国际大都市的路上,武汉地区的抗战纪念馆可以并且应该成为弘扬这份精神的平台。今天我们看到的武汉抗战馆开馆,已经、正在做这件有意义的事。

  【编者案】:本文作者何广教授系辛亥革命武昌起义纪念馆副馆长、辛亥革命网专家团队专家。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合作支持 | 网站地图 | 网站律师 | 隐私条款 | 感谢表彰 | 在线投稿
2008-2021 武汉升华天下文化发展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鄂ICP备19017968号-1

鄂公网安备 4201850200407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