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北抗日义勇军和抗日联军进行的关外抗战
辛亥革命网 2015-07-23 10:08 来源:团结报 作者:周兴樑 查看:
中国人民的抗日战争应从什么时候算起?毛泽东在《论联合政府》中对此作出了明确地回答:“中国人民的抗日战争,是在曲折的道路上发展起来的。这个战争,还是在一九三一年就开始了。”既然中国人民进行抗战始于1931年,那它的标志就应是马占山部的江桥反击战。
江桥反击战打响了关外抗战第一枪
“九·一八”事变后,由于张学良奉蒋介石之命,令东北军“绝对不抵抗”,日寇得以迅速占领辽、吉两省,并继而入侵黑龙江省。此时,洮辽镇守使张海鹏投敌当了汉奸,黑省主席万福麟又在北平,南京国民政府迫于形势危急,于1931年10月12日,任命时任黑河警备司令、东北军旅长的马占山代理黑龙江省主席职,并兼东北边防军驻黑省副司令。20日,马在齐齐哈尔正式就任新职,并宣布:“倘有侵犯我疆土,及扰乱我治安者,不惜以全力铲除之”;“吾奉命为一省主席,守土有责,不能为降将军。”嗣后,他令所部扼守嫩江桥,准备抵御日伪军的侵犯。11月4日,日本军少佐林木秀指挥的1300余名日军,在7架飞机之掩护下,直扑江桥马占山部驻地的大兴站。马命令所部奋起反击,并迅速打败了敌军的进攻;次日日军复来,旋又被我军击溃。“经过两天战斗,日军伤亡一百八十人,中国方面伤亡二百人。”这就是驰名中外的江桥反击战。它拉开了中国人民进行抗战的序幕,黑省之抗日义勇军也由此出现。
江桥反击日寇进攻首战告捷后,马占山即赶赴前敌犒赏官兵;这令部众守土卫国、同仇敌忾之战斗士气大振。5-6两日,他在将士们奋力抗击日伪军联合对嫩江桥之激烈争夺后,令所部退守三间房阵地并通电全国表明:“占山守土有责,一息尚存,绝不敢使寸尺之地,沦于异族。”不久,日军从朝鲜增派铃木旅团至江桥,于16日向马部发起全线猛攻。马率全体官兵拼命抗击敌人来犯,战至18日,因部队伤亡惨重又后无援军,才被迫退出齐齐哈尔,撤至海伦县。不久后,南京政府正式委任马氏为黑龙江省主席,命他在海伦设立省政府。马占山履新后遂令所部分驻克山、拜泉等地,积极整军布防、准备再战。这次江桥抗战最后虽因敌强我弱、孤军无援而以失败告终,但它是中国军人抵制蒋介石不抵抗命令,奋起反击日伪军侵犯的第一次大规模军事行动。其标志着关外乃至中国军民开始抗战,意义不可低估。因为:一是此战为时早,时间长,规模大。它是在“九·一八”事变爆发后仅40多天发生的。马占山部先后与日伪军进行了15天浴血搏战,歼敌千余人。二是此战产生了巨大和深远影响。爱国人士赞扬马占山部“以一旅之众,首赴国难”,“为国家保疆土,为民族争光荣”,实为“将吏之楷模,国民之表率”。三是此战之延续促使与推动着东北地区乃至各大城市民众奋起抗日。11月下旬至12月中,马占山指挥所属部队,接连阻击了敌人从沿海、齐克两路发起的夹攻,并在反击战斗中击毙日军1700人,打伤其1400人。这是江桥抗战的继续。一时间,海伦抗日军政府成为全国唯一的抗日省政府,东北各地迅速出现了抗日义勇军纷起抗战的局面。
抗日义勇军在东三省进行的6年抗战
自马占山部在嫩江桥打响了中国抗战第一枪后,东三省各地的抗日义勇军、救国军、自治军、自卫军、大刀会、红枪会等抗日队伍,风起云涌。他们被史家统称为抗日义勇军。继这些抗日义勇军而起者,是东北人民革命军和抗日联军。毛泽东在论及此问题时说:“东三省的人民,东三省的一部分爱国军队,在中国共产党领导或协助之下,违反国民党政府的意志,组织了东三省的抗日义勇军和抗日联军,从事英勇的游击战争。这个英勇游击战争,曾经发展到很大的规模,中间经过许多困难挫折,始终没有被敌人消灭。”事实确实如此,当时遍及东三省各地的上述抗日队伍,曾为我国前期抗战史写下了光辉篇章。
东北抗日义勇军是由全民族各阶级、阶层民众组成的抗日武装,人数最多时有近50万人(也有30多万人说)。这些义勇军始终高举“誓死抗日救国”、“还我河山”等战斗旗帜,在极端艰苦的环境与条件下,同日本侵略军和汉奸队伍进行着殊死的游击战——这段战争经历,乃是我国抗战史上的重要组成部分。他们英勇奋战之历程可分为以下3个时段:
1931年11月到1932年2月,是东北各地义勇军纷起、开始抗击日军侵犯的时期。这期间,在辽宁省有警务处处长黄显声组织的辽西抗日义勇军;邓铁梅建立的凤城县民众自卫军;金子明领导的阜新抗日武装;孙鸿猷成立的黑山县义勇军;还有高鹏振、张海天、项青山等拉起的抗日队伍。11至12月间,设在北平的东北民众抗日救国会,将它们统一改称为东北民众自卫义勇军,共编成22路队伍计7万余人。吉林省的抗日义勇军,是以东北军之部分爱国官兵为骨干,结合民众和绿林武装为主体而组成的。计有卫队团团长冯占海吸收宫长海、姚秉干等绿林武装组成的抗日救国军;旅长李杜和邢占清、赵毅等人成立的吉林人民自卫军5万余人;还有营长王德林以本营官兵为骨干成立的国民救国军2万多人。黑龙江省的抗日义勇军创始于江桥抗战。随后,马占山吸收海伦地区之各县民团及绿林队伍,而组成了黑省抗日民众义勇军,计编为10个总队约5万人。至1932年2月底,全东北的抗日义勇军已发展到约20万人。他们坚持在所属地不停地开展抗日游击战,先后共毙伤俘日伪军2万余人。这大大迟缓了日军对各地的进犯。
1932年3月到10月间,是东北抗日义勇军迅速发展壮大,及其积极向日寇、伪满军发动进攻、给敌人以重创的时期。在此间,辽宁省的抗日义勇军一度发展到20几万人。它下辖的58路队伍、分为5个军区进行活动。各路义勇军在辽宁、热东和濛边60余县开展抗日反满斗争,并先后攻克锦西、通辽、岫岩、新宾、抚顺等数十座县城,还几次袭击奉天(沈阳)城,给日伪当局以很大打击。吉林省的抗日义勇军的斗争也十分活跃。曾于3-4月间在夹信子、桶子沟等地,节节阻击日伪军之进犯,并一度分兵3路反攻哈尔滨,在一个多月的战斗中毙伤俘日伪军数千人。6月,冯占海所部的吉林抗日救国军7万余人,先后进行了反攻吉林、攻占拉林等战斗,给日伪军以狠狠地打击。王德林的吉林国民救国军于3月间,在安图、敦化等地连续组织4次伏击战,毙伤俘日伪军2500余人,随后该部扩展到6万余众。上述的十几万吉林抗日义勇军,数月来同日伪军作战共千余次,攻克城镇30余座,占据了吉东13县的广大地区。黑龙江省之抗日义勇军,于5月在海伦改组为黑龙江省民众抗日救国义勇军后,沿呼海路、齐克路一线频频出击,在松浦镇、安达、海伦等战斗中毙伤俘日伪军万余人。9月,海(拉尔)满(洲里)护路军总司令苏炳文宣布抗日,并成立东北民众救国军;其所部3万余人在富拉尔基一带与日伪军激战月余,毙伤俘敌军数千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