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黎非同志,何以推他为都督?”
答:“革命党人中间并非没有首领人才,蓝天蔚在第三十二标的时候,大家即有意推为都督。但他远在奉天,一时不能南来。”
后来,武昌起义爆发后,单道康、许兆龙等500多人先后三次电请蓝天蔚来鄂充任都督,由于当局扣留,电报无法传送,加之当时蓝天蔚已在离奉赴沪途中,电报无法追送,只得作罢。然而,蓝天蔚在湖北新军中培植的苗芽已经成长开花,他们在辛亥首义中发挥了积极的作用。
六、 振旅辽沈 筹谋起义
1907年,蓝天蔚与宋教仁、吴禄贞、张绍曾在东北成立同盟会辽东支部,蓝为支部负责人之一,积极筹谋策动北方新军革命。
为了掌握北方新军,蓝天蔚通过当时在北方新军中任职的吴禄贞,推荐自己给东三省总督锡良,“锡良久闻君名,厚赠之”,令蓝赴日本学习军事。1908年秋,蓝天蔚再次东渡日本,考入日本陆军大学。
日本陆军大学,是一所培养高级军事人材的学校,按日本政府的规定,该校不收外国留学生。由于蓝天蔚军学宏博,成绩优异,破例收入。蓝入日本陆军大学后,认真学习崭新的军事科学知识,造诣愈深。1910年,蓝天蔚归国被任命为新军第二混成协统领,驻扎于奉天北大营。
蓝天蔚在第二混成协内“除旧布新”,与士兵同甘共苦。
有一次,该协一名中士进城采购货物,日本警察无理干涉他的行动,发生口角、殴斗,该中士一人打伤日警10余人。当时日本驻奉天领事出面交涉,要蓝天蔚惩办这名中士。蓝天蔚回复说:“此种士兵的小冲突,谈不到交涉,否则,就约定地点,我们来干一下子亦可。”日本侵略者看到蓝天蔚的态度如此坚硬,无可奈何。蓝不但未处理这名士兵,反而将这名士兵提升为司务长。于是全军士气大振,对蓝天蔚愈加信仰。
蓝天蔚在发动新军工作的同时,还广泛联络东北各地的农民武装和“马侠”。如庄河、复州、凤凰城等地的农民组织——联庄会,以及辽北的绿林首领、专抢日本人的于春圃和专抢帝俄大车的刘单子,辽西的郑梅生、刘景双等,都在蓝天蔚的影响下加入革命队伍。
秦诚至在回忆当时的革命活动情况时写道:“蓝驻在沈阳大北边门外的北大营。当时我家住在北大营迤西约二里的瓦子窑村(现属沈阳市皇姑区),大约1910年10月吧,我在小学校上学,蓝协统来我们学校参观,第二天又请这一带小学教员吃饭,又和这些人拜把子。我很奇怪,协统和小学教员结拜,太不相称了,当时还不了解他是为了革命。”
当时宋教仁提出在北方或首都发动革命的战略思想,认为是上策。同盟会不断派遣人员来东北协助辽东支部工作,如林伯渠来吉林各学堂中宣传革命思想;廖仲恺利用同乡关系打入吉林巡抚陈昭常幕中,秘密开展革命工作;徐镜心奔走于东三省军政界做联络工作。在大家的努力下,到1910年底,同盟会辽东支部已发展到100多人,联系的群众达35000余人。这时吴禄贞已调任新军第六镇统制,驻扎在保定、石家庄一带;张绍曾调任新军第二十镇统制,驻扎在奉天、直隶东部沿海一带。蓝天蔚与吴禄贞、张绍曾领导的北方这三支新军约有 3万余众,就像一把利刃插在清王朝的心脏地区。
七、 滦州兵变 誓扫帝制
1911年,清王朝准备于9月在永平、滦州一带举行秋操演习。蓝天蔚与吴禄贞、张绍曾在一次秋操准备会议上见面,三人秘密商议:“乘此秋操,新军实弹射击,先将禁卫军扫清,再整军入京,密约武汉同时举兵,使清廷首尾难顾,一举灭之。”
南北两方革命党人联系后,决定“待北方秋操进行后,南北两方同时举事。”然而,一系列突发事件促使湖北党人提前发动起义,10月10日武昌新军工程第八营首先发难,打响了摧毁清王朝的武装起义的第一枪。“霹雳一声,举国震动”,辛亥革命终于爆发了。惶恐万分的清廷慌忙下令停止水平秋操,阻止新军集中,并将禁卫军撤回北京防护。
10月24日,蓝天蔚和张绍曾等屯兵滦州,联名电奏清廷,提出“请愿意见政纲十二条”,要求在当年之内“立开国会”,由国会起草制订宪法,“君主不得否决之”,“特赦、擢用革命党人”等。这个电报名为“兵谏”,其实是一道最后通牒,威胁清政府要把多年来拖延未办的大事在两个月内全部办完,如果敢道半个不字,他们马上杀奔北京,绝无讨价还价之余地。在清王朝与革命军生死搏斗的关键时刻,手握重兵的蓝天蔚、张绍曾等高级将领提出这样的政纲,无疑是给清王朝迎头一棒,迫使清王朝不得不下罪己之诏,颁布《重大信条十九条》,完全接受了这个政纲,这就是历史上有名的“滦州兵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