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革开放30年:20年前发行特区货币的探索

辛亥革命网 2009-01-18 00:00 来源:南方周末 作者:南方周末 查看:

辛亥革命,辛亥革命网,辛亥革命百年纪念, 深圳经济特区建立之初,与创办“出口特区”直接相关的是货币问题。深港两地货币相互流动久已有之,1979年以前,由于两地物质生活的巨大差

  深圳经济特区建立之初,与创办“出口特区”直接相关的是货币问题。深港两地货币相互流动久已有之,1979年以前,由于两地物质生活的巨大差距,香港商品走私已经出现。1979年始,商品走私逐渐活跃,再加上外资企业主要以港币支付工资,港币流入因此增多。1980年4月外汇券发行后,深圳进口商品多用港币标价,有些商品虽用三种货币同时标价,但港币价格比外汇券低,外汇券比人民币低。一条尼龙裤,人民币售价8.5元,外汇券5.8元,港币8元(按外汇牌价折人民币2.43元)。自此,人民币、港币、外汇券三种货币同时流通,人民币地位低下,港币备受青睐。

  港币挤压和驱逐人民币的形势又促进了走私和黑市外汇买卖的猖獗。外汇黑市开始活跃,100元港币最高可兑55元人民币,高出外汇牌价19.6元,用人民币买外汇券要加价30%。特区的货币流通情况引起了中央和特区政府的忧虑。

  吴南生提出发行“特区货币”

  1981年春,鉴于深圳货币现状,兼任中共深圳市委第一书记的广东省副省长吴南生提出发行特区货币的意见。5月24日,中共广东省委向中共中央、国务院提出:从长远着想,发行使用专用的特区货币,可能是个好的选择,从深圳、珠海特区的现实考虑,为了方便群众,又能多吸收外币,可先按照沙头角的办法,允许特区在指定范围内和一些经批准的商店、单位直接使用外币。

  7月19日,中共中央、国务院批转的《广东、福建两省和经济特区工作会议纪要》指出:特区货币目前以人民币为主,外币限制在指定范围流通使用,同时由人民银行负责研究,提出首先在深圳发行特区货币的方案。同时提出:允许我在港澳的银行到特区设立分支机构,并有步骤、有选择地批准外资银行来特区设立分支机构。

  11月20日,深圳特区政府向广东省政府和国务院进出口委递交《关于尽快研究发行特区货币及批准外资银行来深圳经济特区设置分支机构的请示报告》,指出港币虽然限定在一定范围内流通,实际流通范围正在扩大,据推算,全市7.5万户居民户均拥有港币600元,即有4500万港币可能进入市场流通,随着特区建设发展,这一数字还会增加,如不及早采取措施,对特区经济将影响极大。当年,港币流通量800多万元,约占货币流通总量10%。

  经济金融界持谨慎态度

  国内经济界、金融界对深圳特区货币问题广为关注,学者讲学,研讨会探索,刊物研究,一时成为理论热点,赞成者有之,反对者有之,主张用外汇券替代人民币流通者亦有之。经济学权威薛暮桥、许涤新态度极为审慎。薛指出:即使发行特区货币,它也会跟着港币跑,此事因涉及面广,需要认真研究。许指出:发行一种专门货币未尝不可考虑,这是十分复杂的问题,要谨慎从事。

  1982年1月,中国人民银行副行长尚明带领中国人民银行、国家进出口委、中国银行联合调查组来深调研特区货币问题,回京后提出近期不发行特区货币的意见。

  4月,人总行向国务院报告:发行货币问题比较重大,涉及方面也较多,不宜仓促定论。因为发行不发行特区货币,决定的因素不是货币的具体政策,而是特区经济的性质和中央对特区的总政策,包括特区究竟“特”到什么程度,以及我国对港九的政策。这些重大问题,在中央没有正式决策之前,还有待于在实践中解决。因此,特区货币问题还可继续研究。报告说,国内外的经验都证明,在经济特区不发行特区货币,并不会成为大量引进外资的障碍,因为外商最关心的是获得减免关税等优惠条件。

  年末,根据国务院副总理谷牧指示,国务院有关部门和专家两次开会研究特区货币问题,多数人赞成。

  “小组的任务是研究如何发行最好。”

  1983年1月,国务院经济研究中心等部门组成调查组,由钱俊瑞、宦乡带领在深圳、珠海研究特区货币问题,并去澳门研究澳币发行情况。广东省、深圳市、招商局主张尽早发行,珠海要求不迫切,港澳工委不主张发行。1月20日,调查组向广东省委领导通报情况,赞成发特区货币。宦乡说:中央领导同志讲什么是“特”,“特”就是要独立于我们的现行体制之外,这点做得还很不够,做得比较好的是蛇口。调查组认为,发行特区货币有一系列问题要解决,特区要下工夫研究。

  4月4日,国务院副总理田纪云召集会议,宣布成立“国务院特区货币研究小组”,中国人民银行副行长刘鸿儒任组长。田纪云指示:小组的任务不是研究发不发特区货币,而是研究如何发行最好。并指示小组立即开展工作。4至7月,货币小组两次到深圳调研,并去香港、澳门了解情况。11月,田纪云就是否取消外汇兑换券问题来广东调研,在同深圳市委领导谈到特区货币时说:主张和反对发行特区货币的都是一些经济界权威。有一种理论说发行特区货币会把深圳变成“第二个香港”,但我最担心的是如不发行特区货币,特区会不会变成外币流通的市场,如果会的话,特区不是真正变成了“第二个香港”吗?从长远来看,人民币逐步向国际货币靠拢是对的,如果是这样,不发行特区货币也可以,但在短期内是不可能解决这个问题的。

  这年,深圳套汇和炒汇猖獗。3月,国务院批转中国人民银行等六部门《关于取消外汇兑换券的请示》后,广东、上海不同意,经有关部门研究报经国务院同意,决定暂缓取消。11月,国务院副总理田纪云来深圳等地专题调研,调研后送中央有关领导同志的报告中建议外汇券继续使用,获得同意。

  邓小平、陈云同意发行特区货币

  1984年是对特区货币全面、深入研究并提出具体发行方案的一年。1月下旬,中共深圳市委、市政府再次向省委、省政府并党中央、国务院提出了发行特区货币的要求。1月24日,邓小平来深圳视察,中共深圳市委书记梁湘汇报特区货币问题时,邓小平问:“发行特区货币后,人民币是否会吃亏,现在特区内的货币流通情况又怎么样?”2月23日,邓小平在北京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提出要在深圳、厦门先发行特区货币,其他特区也可考虑,还可考虑用特区货币代替外汇券,国务院有关部门要尽快起草方案。3月中旬开始,货币小组到四个特区调研,并征求港澳工委意见,向市委领导提出了货币方案,涉及汇价、商品出入、特区货币和人民币关系、财政工资政策、中央给多少外汇支持等。

  4月7日,谷牧召集四个特区负责人开会说,深圳现在“就差一个货币,如解决,就是一个自由港”.8月10日,国务院在北戴河召开常务会议,会议同意深圳发行特区货币,切断人民币流通,时间越短越好,最好不要过渡期,并同意货币图像印黄帝(轩辕氏)像。10月8日,深圳方面向广东及国家有关部门呈交了《关于如何发行好特区货币问题的请示报告》,提出发行可自由兑换的特区货币,停止港币和外汇兑换券流通,解决外资自由进出和实行合理汇价,疏通引进外资渠道,促使整个经济向外向型发展,与此同时,保留人民币在一定范围内流通。外币同特区货币自由兑换、汇价合理浮动;人民币同特区货币不兑换,人民币主要用于同内地经济来往结算;特区货币在内地不兑出、不流通。在加强特区管理线实施管理前提下,扩大免税进口范围,把香港部分购买力吸引到深圳来。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合作支持 | 网站地图 | 网站律师 | 隐私条款 | 感谢表彰 | 在线投稿
2008-2021 武汉升华天下文化发展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鄂ICP备19017968号-1

鄂公网安备 4201850200407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