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军队军事外交的八大经典时刻和十大首次(4)
辛亥革命网 2012-09-25 00:00 来源:解放军报 作者:解放军报 查看:
联合国秘书长潘基文会见了两国军乐团成员,并对我们的演出给予高度评价。我国常驻联合国代表团团长李保东说:“两国军乐团的共同演出向世界发出一个强烈的音符,这就是和平与合作。”对于这次出访,媒体是这样评价的:翻开了中美外交全新的一页,是继“乒乓外交”后的“军乐外交”。
穿越巴拿马 ■本报随海军首次环球航行记者 钱晓虎
动人最是同胞情
“郑和”舰刚刚完成环球航行,作为参加人民海军首次环球航行的随舰记者,我的思绪又回到了10年前。当年环球访问的一路是我挥之不去的记忆。在这些难忘的片段中,我舰艇编队穿越巴拿马运河的那两天,总让我回味在心,无法释怀。
2002年8月3日,我舰艇编队在运河外的利蒙湾锚地抛锚办理过河手续时,广大侨胞为一睹我舰艇雄姿,纷纷提前办了离境出国手续,一大早从100多公里以外的巴拿马城乘车换艇赶来。
一登上青岛舰,侨胞们就一片欢呼,不断地说“到家了”“回国了”。他们有人深情地抚摸光亮如新的武器装备,有人拉着官兵聊个不停。从小在巴拿马长大的郑老先生感触颇深:“1959年,台湾当局从美国购买的军舰途经巴拿马运河,当时我也曾登舰参观,但没有一点自豪与骄傲,因为那条舰上的螺丝钉都是舶来品。今天看到祖国制造的现代化军舰,感觉脸上特别有光!”
记得是在当天19时,我舰艇编队刚刚顶风冒雨驶进巴拿马运河第一道船闸,右舷100米左右的隔离网外就传来一阵深情的呼喊:“欢迎祖国亲人,你们辛苦了!”透过密密的雨幕,我看到40多名华人华侨正站在风雨中挥手高呼,为祖国军舰送行。尽管浑身已被淋得透湿,可他们都没有使用手中的雨具,而是拼命地挥手呼喊,把我们送得很远很远……大约6个小时后,编队通过巴拿马运河最后一道船闸。左舷岸边一排轿车同时打开车灯并鸣响喇叭,数十位华人华侨齐声高喊:“祝亲人一路顺风!”
官兵们感动得眼含泪花,齐声高呼:“感谢你们!”“亲人再见!”就在此刻,战舰拉响了向骨肉同胞致敬的汽笛。呼喊声和汽笛声划破寂静的夜空,在太平洋彼岸久久回荡……
军事外交主要数据
友好交往
与150多个国家开展了军事交往,年均组织上百个军事代表团互访。目前在112个国家设立武官处,有104个国家在中国设立武官处。
联演联训
与30多个国家军队举行近60次双边和多边联合演习和训练。这些演练丰富了中外军队的合作内容,增进了彼此友谊,深化了互信。
磋商对话
与22个国家的防务部门和军队开展了机制性战略磋商和防务对话,着力增进军事互信,积极维护国际和地区和平稳定。
国际维和
已派出维和官兵近2.2万人次,参加了23项联合国维和行动。中国目前是联合国安理会常任理事国中派出维和人员最多的国家。
亚丁湾护航
截至2012年9月17日,派出12批护航编队31艘次舰艇执行护航任务,共完成496批4819艘中外船舶的护航任务,其中外籍船舶占49%。
国际援助
多次派出医疗、防疫、直升机等军队专业力量参加国际灾难救援,向26个受灾国提供紧急人道主义物资援助,向22个国家提供扫雷援助。
国防白皮书
自2002年以来先后发表5部《中国的国防》白皮书,介绍了中国的国防政策、人民解放军的现代化建设、国防经费等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