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七”事变后京津冀协同抗敌(2)
辛亥革命网 2014-07-15 00:00 来源:团结报 作者:寸丽香 查看:
◆京津冀战火烽烟四起◆
“七七”事变前后,日本军方一直增兵华北备战。声称对华北增兵是政府必要的措施。除原驻华北日军外,1937年7月11日晚21时40分,日本军部发急电,要求日军第20师团9804人及1741匹马作战装备,在师团长川岸文三郎中将率领下从朝鲜发往华北参战,使得冀东及平津地区的侵华日军大大增加。日军第20师团下辖步兵第39旅团(旅团长高木义人少将,辖第77、78联队)和第40旅团(旅团长山下奉文少将,辖步兵第79、80联队),骑兵第28联队、野炮兵第26联队、工兵第20联队。该师团所属的辎重兵第20联队、师团通信队、卫生队及第4野战医院等部队,也在日本陆军大臣7月27日下达的动员令中被派遣至华北参战。
1937年7月15日,日军制定了对华《作战计划——第一期》。7月25日夜晚,“廊坊事件”爆发,日军司令香月清中将于当夜24时命令第77联队主力(除第2大队留守天津)和步兵第2联队的广部大队前往廊坊增援。次日命令,第20师团主力部队向天津方向转移。7月26日晚,日军司令部对各部队下达命令,要求日军于27日正午开始攻击,第20师团在廊坊及天津的日军联合进攻北京南苑、通州、西苑等地的中国守军。
1937年7月26日晨1时,天津日本驻屯军司令官香月清司中将下令日军步兵第二联队第二大队即广部大队,由天津出发直趋北平,到平后受北平留守警备队长冈村指挥,以保护北平日本侨民为借口侵占北平。广部大队于早晨5时30分自天津出发,于午后2时到达丰台。北平特务机关长松井与冈村、今井武夫等日本在北平特务,商讨广部大队进入北平方式,决定伪称北平日本使馆卫队出城演习归来,由广安门入城。中国29军(冀察绥靖主任宋哲元兼任军长)的日本顾问樱井负责与29军联络,企图蒙混过关。在丰台,广部大队换乘26辆汽车开往广安门,守城部队为赵登禹部132师独立27旅679团,团长为刘汝珍。
日军广部大队于晚上6时左右抵达广安门,29军日本顾问中岛、樱井以及书记官佐藤茂等与刘汝珍部营长李延赞联系,要求入城,中国守军先开启城门,诱日军进入。当进至一半,刘汝珍团长乃下令士兵开枪射击,日军便被分割为城内、城外两部分,陷入混乱中。日军损失惨重,书记官佐藤茂被守军击毙。
7月26日“广安门事件” 后,日军立即于当夜向各部队下达作战命令。第20师团在廊坊及天津的主力部队很快集结于北京团河村附近,与驻马驹桥的日军一起进攻南苑中国守军。日军先于28日开始对中国守军驻地及城内北苑、西苑、清河兵营及南苑兵营进行轰炸。
◆激战于团河与南苑◆
日军驻唐山第78联队于7月26日进入天津,该联队先遣团于27日早晨离开天津,11时到达北京黄村,迅速到达团河村附近三合村,与中国守军第29军行宫阵地展开攻击。中午时分,第78联队主力全部到达三合村,与第77 联队一起进行合围,对行宫西侧的三春庄及其北面的云海庄中国守军展开攻击。此战异常激烈,日军死伤甚多,第78联队第2大队大队长原田少佐腹部中弹被打死,战斗持续至当日夜里才结束。
7月26日的战斗中,在东线,日军第80联队从通县张家湾到达马驹桥,压迫沿线中国守军退守南苑和团河。27日6时,日军先头部队冒雨到达团河附近,与中国守军发生交战,战斗异常激烈。据日方资料记载,团河行宫及南苑一战, 中国军队阵亡约700人。
在北面,7月29日8时,日军独立混成第11旅团攻击北苑和黄寺。黄寺守军冀北保安部队战至18时撤退。北苑守军独立第39旅退至古城,战后又回到北苑。北京城内独立第27旅改编为保安队维持治安。驻防天津的29军38师部队,凌晨主动向日军进攻,攻占天津总站日军驻地,并向驻海光寺日军司令部和东局子飞机场攻击。开始比较顺利,后遭到日军飞机大炮连续反击,伤亡加大,遂奉命15时开始撤退,30日,天津陷落。
驻丰台日军河边旅团知情后,马上与冀察当局交涉,结果城外日军部队返回丰台,已入城日军分乘13辆汽车于次日凌晨2时进入东交民巷的日军兵营。当日战斗即止。日军于22时20分又下达攻击29军的作战命令。27日又攻击通县、团河和小汤山的29军驻军。
28日,日军20师团等进攻南苑29军军部,29军副军长佟麟阁和第132师师长赵登禹是役殉国。宋哲元率37师边战边退,命张自忠继续与日军周旋,留下赵登禹部独立第27旅和张自忠部独立第39旅继续战斗。28日晚22时,宋哲元将37师撤出北平一事通知日军松井机关(驻北平的日本特务机关),后与副军长秦德纯等出西直门经长辛店赶赴保定。
自7月7日以来,日军累计战死127人,伤348人,第29军约有5000将士伤亡。“七七”卢沟桥事变标志着中华民族抗日战争的开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