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埔军校(桂林)第六分校考略

辛亥革命网 2014-07-16 00:00 来源:团结报 作者:凤介生 查看:

辛亥革命,辛亥革命网,辛亥革命百年纪念,黄埔军校在抗战前就举办过分校。1926年6月在广西南宁成立“中央军事政治学校第一分校”,1938年1月8、9两日,日机60多架4次空袭南宁,3月初军

  历史上黄埔军校曾三迁校址,多次更改,但一般仍把它们统称为“黄埔军校”。按校址的不同,黄埔军校可分为四个时期:

  1、黄埔本校时期(1924年初至1927年4月)。

  2、南京本校时期(1927年底至1937年8月)。

  3、成都本校时期(1937年9月至1949年12月)。1949年11月30日重庆解放,解放军从东、北、南三个方面逼近川西,经中共地下党的策动,12月25日教育长李永中领衔通电起义,除极少数人去台湾外,先后有14000余人参加到起义行列,至此黄埔军校在大陆宣告结束。

  4、凤山军校时期。1950年10月在台湾高雄县凤山镇(今高雄市凤山区)黄埔军校以“中华民国陆军军官学校”的名称复校,续办第24期。凤山军校继承黄埔传统,举黄埔校旗,唱黄埔校歌,仍以6月16日为校庆日。学制改为四年三个月,学生毕业除取得军官资格外,还授予学士学位。

  第六分校由来

  黄埔军校在抗战前就举办过分校。1926年6月在广西南宁成立“中央军事政治学校第一分校”,李宗仁命所部旅长俞作柏兼任校长,从开办始就拥有自己的校训和校歌。1928年军校改名“国民革命军陆军军官学校广西分校”,后又改称“广西各部队干部训练所”,1930年改为“陆军军官学校第一分校”,后停办。由于桂、张(发奎)两军与粤军开战,桂军大败,残部退回柳州整编。为了尽快恢复元气,桂系决定重办军校,这年8月在柳州设立“中央陆军军官学校第一分校”,至第二年9月第四期毕业,军校迁回南宁改为初名续招第五期。第五期至第八期的校长由白崇禧兼任,招收对象一部分是桂系军队的中下层军官,组成学员队,另一部分是广西省内具有中等文化的青年组成学生队,人员毕业后均分发到桂系军中任职。以上军校是否黄埔军校的分校?最权威的认定依据当属《中央陆军军官学校史稿》,它系该校校务委员会于1936年5月编撰而成,由于战乱该书未能公开发行 。中国第二历史档案馆称此书是该馆 “收藏的民国时期的一部珍贵的历史资料”,于1989年7月将该书更名为《黄埔军校史稿》,交档案出版社影印300套发行(全书12册)。按该书认定,至1934年止黄埔军校的分校有:潮州分校、武汉分校、长沙分校、南昌分校和洛阳分校。广西的军校不在其中。

  一直到1937年七七事变后,白崇禧赴南京任职,才将南宁军校交给蒋介石,8月军校易名为“中央陆军军官学校南宁分校”,蒋介石委俞星槎为分校主任 ,分校按本校要求所招学生的期别应与本校相同,把已入学的第九期改为第十四期定为第九总队,这时南宁分校才是真正意义上的黄埔分校 (同期不同校的黄埔生按总队番号相区别,总队番号的确定由建立总队的时间为序),此后南宁分校就面向全国招生并招收归国华侨青年。

  1938年1月8、9两日,日机60多架4次空袭南宁,南宁分校营房多处被炸,并造成人员伤亡,全校人员分散到乡下,无法操课。一周后南宁分校奉命迁往桂林李家村(今奇峰镇),因该地有多处石山洞,利于防空。到桂后学校初名“中央军校桂林分校”。李家村名为“村”,实为空地,各队边建校边训练。3月初军校改名,全称是“中央陆军军官学校第六分校”,当时简称为“中央军校第六分校”或“六军分校”或“六分校”。这是由于抗战以来各分校地址因战事而变动,改用地名命名的方法为数字番号,数字番号的确立也是以时间为序,例如四分校和五分校都成立于1938年1月,六分校成立的时间不会早于此。像《广西通志·军事志》(1994版)说:“1937年改名陆军军官学校第六分校”就不合理也与事实不符。而《桂林市志·军事志》(1995年版)却说:“中央军事政治学校第六分校:民国26年冬中国国民党军事政治学校第一分校由南宁迁至桂林李家村,改此名”,就把校名和时间都弄错了。

  组织系统

  第六分校属于中央,具体来说直属军委会军训部,军费、教材的补给归军政部,行政系统隶属中央陆军军官学校,政治部的人事系统属军委会政治部。

  第六分校设有下列部门:办公厅(1940年5月改为办公处)、教育处、政治部、经理处(1942年3月改为经理科,隶属总务处)、总务处、军医处(1942年3月改为军医科,隶属总务处)、会计室、特别党部、练习营和驻桂办事处。教育处下设步、炮、工、辎重、通讯等兵科,分别掌管各部门教育训练和计划管理工作,是人数最多的部门。经理处综理有关财务、出纳、预算决算的编造,粮服弹药的保管补给事宜。特别党部综理全校党务活动及文娱活动事宜,书记长由政治部主任兼,秘书实际负责。练习营是供学生在演习时作实兵指挥用的,实为军校警卫营。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合作支持 | 网站地图 | 网站律师 | 隐私条款 | 感谢表彰 | 在线投稿
2008-2021 武汉升华天下文化发展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鄂ICP备19017968号-1

鄂公网安备 4201850200407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