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国空军
辛亥革命网 2010-11-11 00:00 来源:辛亥革命网 作者:张旭彬 查看:
民国的军事航空伴随着民国的创始而诞生,民国早期的航空力量亦如民国初年的政局一般乱象丛生,初生的航空力量很快就卷入军阀混战的漩涡。
辛亥革命期间,革命党人成立了武昌都督府航空队、华侨革命飞行团、广东军政府飞机队和沪军都督府航空队。民国建立不久,除武昌都督府航空队,各地革命党成立的航空队相继解散。1913年,袁世凯采纳法籍军事顾问白里苏上陈的国防“飞潜政策”(即发展飞机和潜艇)在北京南苑成立航空学校。南苑航校是中国第一所专门航空学校,为中国早期航空兵培养了骨干。1919年北洋政府通过航空贷款向英国订购航空器材,皖系军阀为控制航空力量于11月成立航空事务处专司航空事务。1921年航空事务处扩编为航空署,由于军阀割据,航空署虽为中央机关,却无法管理全国的航空事务。
图1:南苑航空学校使用的法制高德隆GⅡ水上飞机,于1913年订购
1920年直晥战争后,原皖系控制的航空器材被奉系和直系军阀瓜分,用于建立自己的航空力量,此后各地军阀纷纷建立航空力量。1924年4月直系军阀成立中央航空司令部,下辖3个航空队。中央航空司令部是中国最早的军事航空司令部组织,其建立使中国的航空兵真正成为一个独立的兵种。奉军于1921年4月成立东三省航空处,次年在沈阳东塔建立航空学校,1925年设立东北航空司令部。至1927年,奉军航空兵拥有飞机300余架,成为中国当时实力最强的航空力量。江苏、浙江、山西、云南、四川等地的军阀也建立了自己的航空力量。
民国空军的正源是孙中山在广东建立的航空力量。1920年孙中山在广州重组军政府,设立航空局,下辖2个飞机队。1924年9月,孙中山创设广东军事飞机学校。1926年7月,航空局改为航空处,之后成立航空队参加北伐。1928年南京国民政府成立后,航空处改组为航空署。1932年“一·二八”事变爆发后,航空署派飞机参加淞沪抗战,虽然中国航空兵在淞沪抗战中奋勇迎敌,但战果平平,此战暴露出旧制航空队已无法适应现代空战的需要。淞沪抗战后,空军逐步建立起来。1932年9月,中央航空学校在杭州笕桥成立,笕桥航校为民国空军培养了大批航空人才。1933年2月,航空署所辖人员改用空军军衔、符号,空军正式脱离陆军成为独立军种。1934年,航空署改编为航空委员会。航空委员会成立后,逐步接收归并地方航空力量,其中广东空军人员反对内战,驾机集体北飞归附中央空军。
图2:1923年6月孙中山和宋庆龄在广东飞机修理工厂制造的教练机前留影,孙中山将这架飞机命名为“乐士文第一”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