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国空军(2)
辛亥革命网 2010-11-11 00:00 来源:辛亥革命网 作者:张旭彬 查看:
图3:笕桥中央航校航拍照片
抗战初期,中国空军将主力集中于华东、华中战场,与优势的日本海军航空队和陆军航空队激战。在淞沪会战期间,中国空军积极迎战,取得重大战果。然而由于难以购买战机,得不到补充,主要作战飞机在抗战爆发后3个月内便损失殆尽。1938年底随着苏联援助的航空器材和苏联空军志愿队的来华,中国空军的战斗力得到恢复。武汉沦陷后,中国空军撤至西南和西北地区,继续坚持抗战。1940年后,苏联空军志愿队逐渐回国,苏联的援助也渐渐终止,中国空军再次陷入严重的危机。到1940年底,中国空军的作战飞机仅存65架。面对在技术、数量等方面都占据绝对优势的敌人,中国空军只能采取“跑警报”的办法躲避敌机,以避免无谓牺牲保存实力。1941年8月,陈纳德指挥的中国空军美国志愿大队(“飞虎队”)正式成立。到1942年7月改编加入美国陆军航空队,“飞虎队”在缅甸和华南战场频频给予日军沉重打击,以较小的损失取得了出色的战绩。1942年至1943年,随着接受美援战机和派遣人员赴印度、美国受训,中国的空军实力得到恢复。1943年10月,中国空军抽调部队和美国陆军第十四航空队的部分人员组成中美空军混合团。1943年后,中国空军和驻华美国陆军第十四航空队夺取了中国战场的制空权,中国空军转入反攻。中国空军在抗战期间英勇作战,以极大的代价取得了杰出的战绩,为抗战的胜利作出突出的贡献。
图4:“飞虎队”第3中队的P-40C战斗机
图5:1947年机场上的P-51D战斗机,该型机是内战期间民国空军的主力机型
抗战胜利后,空军接收美军遗留的航空器材,调整编制。1946年6月,航空委员会改组为空军总司令部。空军参加了内战,最终除一部分起义加入人民空军外,大部逃往台湾。
(本稿件由华中师范大学中国近代史研究所特约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