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的军事现代化(2)
辛亥革命网 2010-11-11 00:00 来源:辛亥革命网 作者:张旭彬 查看:
辛亥革命,辛亥革命网,辛亥革命百年纪念,中国的军事现代化是在近代中国内忧外患的背景下开始的,对内维持统一稳定、对外争取独立自主是军事现代化的使命。 ,中国的军事现代化,
图3:1908年太湖秋操中的新军气球队
民国前期政局动荡,很快陷入军阀割据混战的局面,军事现代化的有限成果被军阀利用。南京国民政府建立后,开始进行军事改革,力求实现军队的现代化。德国是1927年至1937年中国军事现代化的主要学习对象,德国军事顾问在陆军改革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国民政府对陆军进行整理,调整陆军编制,加强特种兵建设,改进训法战法,整顿军备,设立了一批专业兵种学校。空军得到发展并成为独立军种,海军也购进了新的舰艇。虽然1927年至1937年的军事改革局限性很大,但毕竟提高了中国军队的作战能力,军事现代化的成效在抗战中显示出来。从抗战后期开始,随着大量美国援助的兵器和美籍军事顾问来华,美国成为实现军事现代化的学习对象。驻印军、远征军、青年军等采用美式陆军编制,改用美式训练和战法。空军全面换装美制飞机,采用美式训练模式。海军人员也用美式训练方法培养。然而,借口统一军政军令对军队进行的整编成为派系斗争的掩护,军事现代化的成果也很快被用于内战。
图4:陆军装甲兵教导总队战车第一团装备的美制M3A3轻型坦克
军事的现代化并不能架空在整个社会的现代化之上,军事现代化的进程受到落后的社会体制和政治、经济格局的影响。晚清和民国的军事现代化缺少持久的动力,军事改革尚未完成弊端已生,军事现代化的成果又成为私人攫取利益的工具,最终未能完成实现民族解放和国家强盛的使命。
(本稿件由华中师范大学中国近代史研究所特约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