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时俱进看“行头”——中国服饰百年变化(3)
辛亥革命网 2013-08-20 00:00 来源:长春理工大学学报 作者:孙奕 查看:
在那个特殊的历史背景下,中国服装发生了令人匪夷所思的变化。在极左路线煽动下的“红卫兵运动”,在举国上下进行了一系列所谓的“破四旧,立四新”活动,他们将西装、旗袍、连衣裙、高跟鞋等等列入“四旧”之列,统统贴上了“资产阶级生活方式”的标签,打入“冷宫”。人们的服装在一夜之间,变得单调灰暗起来,一场“绿色风暴”迅速吹遍祖国大地。在当时服装的“流行阵地”里,蓝、黑、灰老三色及中山装、青年装、军便装等,占据着绝对的统治地位,绿色军服式样成了“革命”的象征,甚至许多女青年的穿着,也是“不爱红装爱绿装”,当时就出现了因为抢夺解放军的军帽而入监牢的奇闻。老三色成了举国上下工人、农民、知识分子以及中小学生们的通用色彩。可以说,那时的穿着主题,已经彻底抛开了审美的内容,只以突出政治为中心,完全变成“革命”的一部分了。
四、西装的二次东进是改革开放的结果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改革开放的春风吹遍了祖国大地,人们从左倾思潮中被逐渐解放出来,思想观念发生了极大的变化,西方的现代服饰文化理念,伴随中国的政治、经济体制改革的潮流再次冲击着中国。党和国家领导人,带头穿起了西装,此举迅速在中华大地上掀起了一股西装热。随着对外开放步伐的加大加快,人们慢慢淡忘了“奇装异服”的用语,服装的穿着开始呈现出异彩纷呈的局面,无论城市乡村,男女老少,都把穿衣打扮视为一种物质生活水平提高的象征。
在香港回归和澳门回归,江泽民主席前往主持交接仪式时,身着西装革履,显得严肃而庄重。2001年在上海召开的APIC会议上,与会的各国领导人身着“唐装”,个个神采奕奕,让世界人民领略到了中华民族独特的服饰文化魅力,随之在全国掀起了一股“唐装热”,丰富了我们本民族的服饰文化,同时也让中华民族的服饰在国际流行的舞台上占据一席之地。到了21世纪初,服装的流行不再像以前那样总是呈一边倒的现象,而是出现了“为所欲为”的发展趋势,人们想穿什么就穿什么,服装不再仅仅是御寒遮荫的基本功能。在夏季可以看到女性的露肩露背衫及超短裙,同时也能看到脚穿高筒靴、身穿皮草饰边的上衣及皮件裙,肚兜装、肩带装的“内衣外装化”现象司空见惯。许多女性已不再掩饰自身的娇媚,敢于充分展现其个性化、性感化的形体美,不再穿长长的丝筒袜及厚厚的内衣,出现了追求自然、显示性感、透视装比比皆是的局面。
回首中国服装近百年的流行变迁现象,我们发现,服装的发展始终与人们的审美意识和审美理念紧紧联系。时代在更新人们穿着服饰的社会审美心理的同时,也改变着人们的思想观念,这是人类社会从古代文明向现代文明发展的历史规律,也是现代审美理念发展的一种必然趋势。
每一时期的服装服饰的流行与变革,其实并不仅仅是一次衣着款式的变换更新,也是一种民族文化情结的流露和民族精神的张扬,更是一种政治思想上的改革和进步———即服饰文化与政治变革的异曲同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