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提速:从轿子到电车、汽车(2)

辛亥革命网 2010-11-18 00:00 来源:辛亥革命网 作者:朱俊丰 查看:

辛亥革命,辛亥革命网,辛亥革命百年纪念,熙熙攘攘的人群,发出吱吱呀呀声的独轮车,偶尔的几个驴车和马车慢慢驶过,有时在某个丝绸店的门口会停着一个大家闺秀的绣花边的轿子,

图3:合租一辆独轮车的纱厂女工。“湖丝阿姐上班去”,是旧上海的一道风景线。

          旧式的交通工具简陋落后,严重制约了人们的生活节奏。当鸦片战争将中国的国门打开之后,交通工具随着近代社会的变迁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大约在19世纪中叶,西方人首先将西式马车带入了中国,因其气派和时尚,逐渐成为上层人士的风靡的交通工具。不过这种贵族化的时髦东西在当时还不够普遍,曾经在民国初年废除官员乘轿时大为流行过一段时间。

          人力车,又称黄包车,东洋车等,日本人发明,1869年被一个法商引入上海。因其简便廉价,又比轿子先进,很快的在各大城市中得到了推广。在民国时期,人力车是文化知识分子最乐意乘坐的交通工具。人力车的引入同时也造就一大批为生计而不停奔波的人力车夫,“骆驼祥子”(老舍笔下的人力车夫)式的背影可谓是近代城市中一道别样的历史景象。

图4:“骆驼祥子”和美国人。这张照片应该是摄于抗日战争时期或者以后的某个中国 城市。衣衫褴褛的“骆驼祥子”也许是面对照相机的羞涩,露出了憨厚的笑容 

         20世纪30年代,一种有人力车和自行车结合而成的三轮车逐渐流行开来,对人力车行业产生了很大冲击。

         汽车的到来真正开辟了一个速度提升的时代。1902年,一个匈牙利人将汽车带进了上海。到了1914年,上海拥有了1400辆汽车。全国各地汽车业日渐多增。汽车逐渐代替了马车,成为了有钱有势的人出行的工具。后来,在各大城市还出现了出租汽车和公共汽车。

         电车为近代城市开辟了一个新的交通领域。电车分有轨电车和无轨电车两种。1906年比利时商人在天津铺设了有轨电车。1908年上海租界出现了有轨电车。1914年,上海又出现了无轨电车。电车在中国一开始的运营情况并不太乐观,有些人怕被“电死”而拒绝坐电车。后来电车公司通过降价、有奖乘坐和开辟妇女专座等营销手段,使得电车逐渐被大众所接受。电车受到大众欢迎的同时,由于城市电车的数量有限,上下班高峰期电车拥堵的现象也不亚于今日。因为电车的流行,使得人力车夫们的生意受到了很大影响,所以那时还发生了一些人力车夫们阻挠电车运营的事件。现在,一些无轨电车仍然在现代化的大城市中穿梭。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合作支持 | 网站地图 | 网站律师 | 隐私条款 | 感谢表彰 | 在线投稿
2008-2021 武汉升华天下文化发展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鄂ICP备19017968号-1

鄂公网安备 4201850200407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