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革开放30年 我们的“婚礼”也在变迁(2)
辛亥革命网 2008-10-21 00:00 来源:人民网 作者:郝佳丽、孙慧 查看:
新时代:婚礼追求个性
想想过去,再看看现在,真是不具有可比性。现在结一次婚到底要花多少钱,似乎谁也说不清楚,根据各地风俗和新人双方家境的不同,婚礼花费也有所不同。不过,近年来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婚礼花费也在不断提高,而且婚礼形式也讲究有个性有特点。
王强在呼和浩特市开了一家室内设计公司,家里条件还算不错。他和女朋友是在奥运会开幕那天结婚的。王强告诉记者:“我和女朋友梁慧是大学同学,大二我们确定了恋爱关系,2006年毕业后各自参加了工作。本来我们打算2007年10月1日结婚,后来想了想,马上就要到奥运会了,于是决定2008年8月8日再结婚。为了让我们的婚礼有纪念意义,我们俩在结婚那天并没有请人摆宴席,而是领完结婚证后就去北京看奥运会了,就当是旅游结婚。奥运会结束后,我们才举办了结婚典礼仪式。”记者了解到,王强家庭条件很好,他和女朋友结婚时,家里一切都给安排好了,100多平方米的房子,装修、买家电和旅游结婚,这一切下来得好几十万。就目前的情况来看,只要结婚,房子、装修、酒席,蜜月旅行……一个也不能少,即使不能一气呵成,也要分站式到达。
据了解,现在简朴的婚礼并不太容易见到,超支消费婚礼到是经常见到。
结婚也算是最能体现时代变化的一个因数,改革开放之前,结婚花费很少,不拍婚纱照、不买楼房、不大摆宴席……改革开放之后,结婚逐渐有了四大件,而且从老四大件变为新四大件……现在,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负责为新人挑选酒店、布置婚礼现场、主持婚礼仪式的专业婚庆公司应运而生。高档酒店、专业婚庆公司,成为现代年轻人操办婚礼的时代新宠。另外,就从拍结婚照就能看出30年前后的变化,从不拍结婚照到拍结婚照,从拍黑白结婚照到拍彩色结婚照,从彩色单一结婚照到成套华丽结婚照,等等,这些都反映出了30年来社会生活的变化。
婚庆礼仪应运而生
上个世纪80年代后期,婚礼出现了主持人和婚礼摄像,那时候还是大盘录像带,必须用影碟机才能播放,而且录像带影像质量比较差,容易受潮不宜长期保存。现在新人结婚,摄像机是必不可少的。从迎亲开始到将新娘迎进新房,再到婚礼现场以及宴席过程,全程跟踪拍摄,然后将影像刻录成光盘,这样的影像效果和保存时间都远远超过了录像带。
王尔恩是呼和浩特市从事婚庆礼仪工作比较早的一位。他从1996年开始从事婚庆礼仪工作,对呼和浩特市婚庆礼仪发展史了解得比较透彻。王尔恩说:“以前,一般人是根本买不起摄像机的,只有个别单位用于工作才会有摄像机,比如像电视台、广告公司或者电教室等。如果认识这方面的人,在自己结婚或者亲戚朋友结婚时才能用上摄像机,没有这层关系,即使花钱也找不上一台摄像机。当时婚礼上只要有乐队和摄像,参加婚礼的人就会多一些,因为大家都觉得很稀罕。”
据介绍,那个时候结婚找摄像和乐队需要花费700元左右,在当年这已经算是很奢侈的婚礼了。王尔恩说:“随着经济的发展和人们思想观念的改变,我发现单纯的摄像和乐队已经满足不了人们的需求,因此,婚庆礼仪策划公司应运而生。这类公司是以策划高端婚礼为主,顾客可以根据自己的意愿和喜好来策划有个性的婚礼。从普通摄像到现在的个性婚礼,想想这些年变化真是翻天覆地。不论从音乐上还是婚礼上用的道具,都能体现出时代的变迁。”王尔恩说,现在策划一次婚礼少则几千元,多则几十万。
礼钱从5元到100元
“从简朴到奢华,从单一到个性,婚礼随着时代发展发生了巨大的变化。现在不仅婚前筹备的嫁妆丰富了,就连结婚的方式也越来越个性化了,有些年轻人还去旅游结婚等,这些要是在改革开放之前,哪有可能呢?所以说,婚礼的点滴反映了改革开放30年的变化。这30年让我们老百姓的生活发生了日新月异的变化,使经济更加繁荣,时代发展更快,也促进了社会进步。”内蒙古社会科学院社会学研究所研究员阿尔泰说。
提起改革开放30年来的变化,阿尔泰感慨万分:“记得我年轻时参加别人的婚礼,答礼最多的才5块钱,有的人给的礼钱还是一角一角凑起来的。现在,答一次礼得多少钱?最少也得100元,有些人还觉得100元都拿不出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