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篮球之父——董守义(2)
辛亥革命网 2011-10-05 00:00 来源:辛亥革命网 作者:黄传昶 查看:
而此时,恰逢南开篮球队在与清华篮球队的一场比赛中惨重败北,一向重视体育的南开人痛定思痛。时任天津基督教青年会会长的张伯苓聘请董守义到南开兼职教授体育,在董守义的指导下,以刘建常、唐宝坤、魏蓬云、王锡良和李国深为主力的南开大学篮球队,于1929年在太原华北运动会上夺标,之后远征上海,连挫上海沪江大学队、上海外侨队、和美军海军匹斯堡篮球队三支劲旅,惊动上海滩。恰巧此时,多次蝉联远东运动会冠军的菲律宾圣提托马斯队在日本获得全胜战绩后,在上海短暂逗留,情绪正在高涨的上海球迷强烈期待两队展开表演赛。在张伯苓的支持下,南开篮球队迎战圣提托马斯队,最终以4分的优势获胜,“南开五虎”从此扬名天下。
图2:董守义和中国的第一支梦之队——“南开五虎”。
成就中国篮球辉煌的董守义,也顺理成章的被推选为中华全国体育协进会理事、总干事,并于1947年成为国际奥委会委员。董守义曾以教练员的身份亮相第十一届奥运会,中国篮球队因旅途劳顿,最终饮恨柏林;为筹集第十四届奥运会中国代表团的经费,王正廷在南京和上海之间跑了25个来回,穿梭于40余个政府机关,费时4个多月才筹得部分经费,中国代表团最终铩羽而归。为了“强国强种”的梦想,面对世人的不解和嘲讽,满怀豪情投入体育事业,呕心沥血地经营,苦苦支撑换来的却是苦涩的失败,张伯苓、王正廷、董守义等这些关注中国体育成长的人士总是遇到此种无奈,这份无奈反映出国运衰微的现实,却让他们的坚持显得愈发可贵,后人不会因曾经的失败耿耿于怀,因为每一次的失败都意味着张伯苓、王正廷、董守义等人默默的付出和不懈的奋斗以及为未来奠下的每一块基石。
新中国成立之后,董守义依然为中国的体育事业忙碌着。1952年他曾担任第十五届奥运会中国代表团总指挥。1954年5月,国际奥委会主席布伦戴奇将中国台湾的体育组织以“中华民国”的名义列入国际奥委会承认的国家奥委会名单中,制造“两个中国”。1958年8月19日董守义在给当时国际奥委会主席布伦戴奇的信中郑重声明:“今天……奥林匹克精神已经被蹂躏。为了维护奥林匹克的精神和传统,我正式声明拒绝同你合作,拒绝同你把持的国际奥委会发生联系。”并毅然宣布辞去国际奥委会委员的职务。之后的十几年里,为恢复新中国在国际奥委会的合法席位,董守义付出了艰苦卓绝的努力。
(本稿件由华中师范大学中国近代史研究所特约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