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代名外交家郑藻如传略

辛亥革命网 2013-09-04 00:00 来源:中山政协 作者:黄方华 查看:

辛亥革命,辛亥革命网,辛亥革命百年纪念,清代香山县(今中山市)得都濠头乡人郑藻如,在洋务运动时是洋务派一名能干的官员,曾总理上海江南制造局局务;直隶津海关兵备道,办理

  清代香山县(今中山市)得都濠头乡人郑藻如,在洋务运动时是洋务派一名能干的官员,曾总理上海江南制造局局务;直隶津海关兵备道,办理外交、税务和海防等事务。后出使美国、日斯巴尼亚(西班牙)、秘鲁三国在臣,力拒排华恶浪,维护华工得益而为人所称道。晚年辞官,隐居故里。孙中山先生在青年时所作的《致郑藻如书》,就是建议他在香山县倡导效法西方,改良乡政。然而郑藻如的生平,除香山县志续篇有他的传记外,鲜为人所知(注一)。自《致郑藻如书》的全文发现和刊登后(注二),郑藻如其人,遂为中外研究孙中山学者所注意(注三)。

  郑藻如,字志翔,号豫轩,又作玉轩,一八二四年(道光四年)出生,一八四六年(道光二十六年)补诸生,一八五一年(咸丰元年)乡试举人。是年,太平天国革命爆发,震撼神州。一八五三年,天京定都,反清起义,风起去涌。一八五四年,广东于地倒陈开率众起义,占领佛山,香山县又以卢灵飞,黄福为首的红巾军,在小槛地区起义,进逼县城石岐。郑藻如与同乡举人林谦等组织东乡总局团练,援助清兵守城立功,获奖内阁中书衔,由此为曾国落、李鸿章所常识,进身仕途,在办理洋务中展现才能,脱颖而出。
  
  办洋务能员

  一八五六年,英、法侵略者发动了第二次鸦片战争,正值太平天国革命时期。一八六零年,清政府同英、法侵略者议和后,便互相勾结,镇压太平天国革命。就在这时,清朝统治阶级内部出现了以曾国落、李鸿章为代表的洋务派,他们以“自强”新政为名,采用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的技术,举办了一批近代军事工业。从一八六一年至一八六四年,先后在安庆、苏州和南京等地设立军事工厂。一八六五年,曾国藩、李鸿章又在上海设立江南制造总局,这是当时规模最大的新式军事工业。一八六九年,郑藻如被子李鸿章聘到上海,以选用同知(后升知府)衔任江南制造局帮办,不久又总理局务。江南制造局生产枪炮、弹药、机器、修造轮船和船坞。后又接管广东方言馆,培养熟悉外国语文人才,并聘请西人与局内通晓外文官员,共同翻释国外的科技著作。一八七五年,李鸿章在“上海江南机器制造局报销摺”中,认为江南机器制造局“经营近十年,而后规模粗具,缔造之难有如此“又说:“一隅兼数局之任,一人倍千人之供,尚能规画咸宣,成造之仵,应会数省,精致适用“。对江南机器制造局的评价,无疑是肯定了郑藻如在该局工作的成绩。而且郑在任价,曾“督造吴淞炮台,西人曾惊为沿海诸台之冠”(注四)。

  一八七八年,李鸿章在直隶总督任内,奏报清廷,谓天津为通商总汇之区,近来洋务日繁,臣统辖北洋,需才佐理,必期关道得人,遇事相机筹助,上下承接,中外不致隔阂……对他辖下津海关道人选,认为郑藻如廉干沉毅,德器祥厚,识略宏通;前在上海综理机器局十余年,与洋人交涉已久,深明机要,熟习情形,以之请补斯缺,可期胜任“。郑遂从一海江南制造局调往天津海关道。天津是第二次鸦片战争后清廷在同英国签订不平等的《中英北京条约》中,增开为商埠的。津海关道的职责,是专管海关税务,地方外交事务和海防等事宣。郑在任内“栽各卡海巡,民便之莅事二年余,鸿章倚如左右手。“(注五)郑藻如膺此要职,显示了他是办理洋务的一名能员。

  出使美、日、秘三国

  一八八二年,郑藻如以三品衔大臣充任出使美、日、秘三国。这时,秘鲁虐待华工甚烈,而美国的排华风潮又出现上升之势,郑的新职是十分艰巨的。他必须坚定地担负保护华工利益的职责,维护国家的尊严。

  早在十九世纪初,就已有华工到美国。一八四八年,加里福尼亚州发现金矿后,华工往美国的人数激增,中央太平洋铁道公司在一八六零年就使用了十万名上的华工。一八六八年“蒲安臣条约”的订立,又刺激华工到美国去。于是,在加州逐渐出现了“华人压倒白人”的排华借口,要求美国政府限制华人来美。一八八二年,美车通过了停止华工入美二十年的“排华法案”,郑藻如向美国总统亚瑟(ChesterA.Arfnur)提出抗议,要求否决这一议案,但美国国会乘郑往日斯巴尼亚(西班牙)递交国书之机,仍通过这个法案只是将二十年缩短为十年。郑藻如并不罢休,“仍继续为华工争取权利,再三交涉结果,美国政府终于同意:一、离美反华华工所需证明可由中国领事馆签发,以便华工仍可回美。二、准许往返古巴的华工经由美国过境,中国并在组约设立领事馆照料来往华工“。(注六)

  一八八五年九月,在怀俄明的石泉镇矿区,发生以暴力驱逐华人的恶性事件,郑闻讯后,立即派人前去调查,得悉华工被杀害二十八人,受伤十五人,另损失财物约十四万七千余美元后,正式向美国国务卿提出照会,要求偿命、惩凶和赔款,照会提出确凿证据义正词严,震动了美国,“美国参议员雪尔曼在国会讨论这一事件时,赞扬这一抗议书是“我所见过最雄辩、最出色的文章。”美国历史学家(MARQREOOLJAGE)说是“在一八九七年伍廷芳使美以前,中国外交官发出的最庄严的、有辩识力的、合逻辑的文件“。(注七)一八八七年,美国国会终于通过赔偿石泉镇矿区华工损失十四万七千七百多元。

  一八八四年,郑藻如“至秘鲁,见其外务大臣,筹保护华民……“(注八)时秘鲁约有华工廿万人,”其中百分之八九十为大田庄主所奴役,从事于建筑铁路及鸟粪石者,也各有数千人。其在大田计工作的,每日工作十二小时,每周工作七日,月薪四元,饮食恶劣。……华工因受不了苦情,往往个人或集体逃亡;不幸被捕获,即受严重体罚,延长合同,在工作时间,并加镣铐。(注九)尤以在沿海铲挖鸟粪石的华工,劳动条件恶劣,鸟粪层地区,气候酷热,终年无雨。华工在臭气熏天的环境下,每日工作十几小时,加以饮水不洁,食物不足,患病众多,又遭工头虐待,在失望之余,不少华工投水自杀。郑“与秘官申正条约,严缉拐匪,积弊稍除。”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合作支持 | 网站地图 | 网站律师 | 隐私条款 | 感谢表彰 | 在线投稿
2008-2021 武汉升华天下文化发展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鄂ICP备19017968号-1

鄂公网安备 4201850200407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