瓜分危机:甲午战后风云急

辛亥革命网 2014-07-15 00:00 来源:团结报 作者:戴鞍钢 查看:

辛亥革命,辛亥革命网,辛亥革命百年纪念,中国在甲午战争中的惨败,招致列强争夺在华侵略权益的狂潮,中国遭遇空前的瓜分危机。,瓜分危机:甲午战后风云急,

  中国在甲午战争中的惨败,招致列强争夺在华侵略权益的狂潮,中国遭遇空前的瓜分危机。

  ◎沙俄与“三国干涉还辽”

  中日马关议和的结果,在欧美列强中引起很大反响。日本在东北亚的急剧扩张,首先使沙皇俄国强烈不安。

  1861年推行农奴制改革后,沙俄的国力明显增强,对外扩张的欲望也不断膨胀。俄国在太平洋地区获取不冻港的企图可以说由来已久。根据1860年的中俄《北京条约》,它已经把乌苏里江以东、原属中国的海参崴占为已有,把它作为俄国太平洋舰队锚泊的军港。但海参崴一年有四个月的封冻期,因此沙俄处心积虑地要再往南物色一个常年不冻的军港。通过修筑西伯利亚铁路,向东北亚挺进,在朝鲜半岛或中国东北地区占据一不冻港,同其他列强在远东和太平洋区域争霸,是其总体扩张计划的重要一环。马关议和的结果,特别是日本占领辽东半岛,打乱了沙俄的上述部署,因此决意出面遏制。

  1895年4月23日,也就是中日《马关条约》签订后的第六天,沙俄联合对日本也抱有戒心的德、法二国要求日本放弃对辽东半岛的占领,否则三国海军将有所行动。与此同时,停泊在日本海附近的俄国军舰奉命升火起锚,准备随时出动。在远东的德国军舰也奉命集结于华北港湾,配合俄舰的行动。面对这种态势,日本虽心有不甘,但又惧于同三国公开武力对抗,思忖再三,只得将到嘴的肥肉重又吐出,转而从中国追索赔款3000万两白银,换取日军撤出辽东半岛。

  三国干涉还辽,本来完全是出于其各自利益的考虑,并不包含对中国的所谓友好。如在俄国看来,“日本之占领南满,直接威胁俄国,因为此一地区会成为日本进攻俄国阿穆尔边区的基地。占领南满以后,日人将逼近俄国边界”。出手干涉,除了阻止日本占有辽东半岛,还可笼络中国,“我们就成为中国的救星,中国会尊重我们的效劳”。对日本割占台湾,沙俄的态度则大异。日本驻俄公使从俄方探悉,“俄国政府对台湾之让与必不持异议”。为了证实这一情报,日本外务大臣亲自召见俄国驻日公使,告知割地为议和条件之一,俄方则称:“俄国对合并台湾并不表示异议”。但清朝政府内部,却因此出现亲俄的普遍想法,从慈禧太后到李鸿章及文武百官,都以为能够借助俄国的帮助,抗御日本的欺凌。对马关羞辱记忆犹新的李鸿章,对“联俄制日”的主张尤为积极,实则是“急病乱投医”,找错了门路,自己却浑然不知,以致后来懊悔不迭。

  ◎李鸿章出访和《中俄密约》

  1895年底,清朝政府被告知沙皇尼古拉二世加冕典礼将于次年4月举行,各国将派特使前往致贺。经商量,清朝政府决定派李鸿章为“钦差头等出使大臣”赴俄。这时的李鸿章已不再担任直隶总督兼北洋大臣,名为奉旨进入内阁办事,实是闲居京城。对这次出访,他期望很高,认为是“联俄制日”的一次好机会。

  1896年3月14日,李鸿章抵沪。这是清政府重要官员首次出访,因而受到各国的关注。法、德等国为争得外交上的主动,纷纷邀请他先期前去访问。李鸿章也有过先去法、德再赴俄国的打算。俄国闻知,担心李鸿章先去他国,对俄国不利,就由俄国驻华公使喀西尼出面,与李鸿章事先商定行程:3月28日坐船从上海出发,经太平洋、印度洋和苏伊士运河,在埃及塞得港换乘已在那里等侯的俄国轮船,由地中海经大西洋入黑海,在俄国的港口城市敖德萨上岸,然后登车先去彼得堡,再赴莫斯科。之后,李鸿章一行如期启程。到达塞得港时,沙皇特派的专使已在那里迎候。4月30日,李鸿章等乘坐专列抵达彼得堡。

  5月3日,李鸿章与俄国财政大臣维特开始秘密谈判。维特一再表白俄国在三国干涉还辽中的功劳,建议中俄缔结军事同盟,以共同对付日本,为此要求中国允许西伯利亚铁路延伸至中国东北,声称这就能更有效地援助中国。李鸿章对俄方“借地修路”的要求表示犹豫,维特便以如不答应,“从此俄不能再助中国”相要挟。但李鸿章仍不愿应承。次日,沙皇亲自出面施加压力,并称“将来倭、英难保不再生事,俄可出力援助”云云。李鸿章被说动,同意与维特等进一步商谈。

  他们之间的谈判,是从彼得堡开始,在莫斯科参加了沙皇的加冕典礼后结束的。6月3日,双方签订了《御敌互相援助条约》,习称《中俄密约》,规定日本如侵犯俄国远东或中国和朝鲜,中俄共同出兵并互相接济粮食、军火;战争期间,中国所有口岸均应对俄国军舰开放;中国允许俄国在黑龙江、吉林修筑铁路直达海参崴。这是俄国精心策划的产物,它打着共同对敌的幌子,攫取了在中国东北修筑过境铁路的特权,并且为其海陆军伺机侵入中国领土提供了方便。李鸿章却一味相信“联俄制日”,接受了这份看似“友好”实则包藏阴狠祸心的密约。

  条约临近签订,俄方还耍了个“瞒天过海”的诡计。当时双方代表均已就座,就待签字。这时,维特一眼瞥见手中条约文本应删去的几个字仍赫然入目,不由得心中大惊,赶忙把主持签字仪式的俄国外交大臣罗拔诺夫叫到一旁,问个究竟。罗拔诺夫闻听,也吃了一惊,猛拍一下自己的前额,连说糟糕。原来,由罗拔诺夫准备的条约稿本第一款,曾写上中俄要共同对付“日本国或与日本同盟之国”。维特觉得不妥,认为树敌过多,一旦外传,对俄国不利,建议只保留“日本国”三字,其余删去。

  他的意见得沙皇赞同,让罗拔诺夫去修改。不料,罗竟将此事忘了,现在想起,慌了手脚。但他毕竟是外交老手,善于随机应变,见时间已是中午12时15分。就拍了几下巴掌,招唤仆人上前,不等李鸿章是否同意,就大声说道:“现在已过了十二点,让我们先进餐,否则菜就不好吃了,我们吃完后再签字”。等大家离去,俄方两个秘书赶紧把删改后的条约文本换上。对俄方的这番手脚,李鸿章及其随员丝毫没有觉察,事后维特等人非常得意。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合作支持 | 网站地图 | 网站律师 | 隐私条款 | 感谢表彰 | 在线投稿
2008-2021 武汉升华天下文化发展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鄂ICP备19017968号-1

鄂公网安备 4201850200407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