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去病的结社与革命活动(2)

辛亥革命网 2013-08-20 00:00 来源:新浪博客 作者:陈艺 查看:

辛亥革命,辛亥革命网,辛亥革命百年纪念,陈去病,原名庆林。清廷丧权辱国,他极为痛心,深感要推翻满清,光复中华,必须革命,而革命必先结社的道理。,陈去病的结社与革命活动

  1905年3月,陈主笔的《警钟日报》和《二十世纪大舞台》被封,工作人员被捕,他当时恰巧不在上海幸免于难。事后,他写有“吾舌尚存笔尚健,阳秋著述未嫌频”之句。

  1906年陈去病隐教镇江,被清廷发觉,想捉拿他,便赶到徽州执教,与在新安中学堂任国文老师的黄宾虹过从尤密,遂与之并会同有识之士,结为“黄社”。不久黄被人告密为革命党人,清政府严令捉拿,得友人相助,化妆赶赴上海。随后陈去病辞职回家。

  1907年,秋瑾被害于浙江,清政府反动气焰嚣张,革命党人随即分散各地,陈去病由秋瑾介绍入光复会的,想在上海开追悼会之际,联合各会党组织起事,因形势险恶,为友劝阻,未成。后他利用与华兴会、兴中会、光复会有密切联系,与诸会党首领有深厚友谊的有利条件,发起组织了神交社,以联络天下文士,讲交论学为名,互通信息,筹划革命。

  秋瑾生前在绍兴大通学堂培养了一批革命力量,秋被害后,大通被抄,人员涣散,陈去病为继承秋瑾遗志,匡复中华,与宋紫佩等勤为奔走,广为联络,组织了匡社。

  1908年7月,他准备邀众去祭奠秋瑾义士。时,清浙江巡抚正悄悄向他们张开捕网。走僻乡之后,他诗赠柳亚子话别。诗曰:“故国崎岖多碧血,美人幽抑碎芳魂……此去壮图如可展,一鞭晴旭返中原。”表达了他为革命不怕坐牢,不怕牺牲,百折不挠和坚信革命必胜的高昂激情。

      陈去病深感革命力量必须重新集结,文台必须重振,于是便紧锣密鼓地筹建南社。他请高旭、柳亚子文告海内,以成舆论,自己便着手草拟各种文字,如《南社例言》18条、《南社雅集小启》等,及联络友人。于1909年11月13日南社成立,陈去病不仅是积极参加者,而且是主要发起者及组织者。1987年5月28日至31日,在苏州举行的纪念柳亚子先生诞辰100周年暨南社发起80周年学术讨论会上,与会者再次一致确认南社领导人的排列次序是陈去病、高天梅、柳亚子和姚石子,可见陈去病在南社创建和活动中的作用和地位。南社的酝酿成立和诞生,就其表面来看,在陈去病先生的《南社杂佩》中有“南社者,去病与吾苏高旭、柳弃疾三子所以继东林、复社之志业而与焉者也。故其始之取友也尚狭”之说。其实,南社成员中聚集了众多的同盟会会员。1909年11月13日,在苏州虎丘张公祠参加第一次雅集的17人中,就有14人是同盟会会员。到辛亥革命前夕,南社社员发展到228人,“既而革命军兴,南都建国,繇是四方贤豪华集吴会,而社友乃益盛遍中国矣”。

  从辛亥革命、二次革命、讨袁护法、东江平叛、北伐战争,直至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过程中,南社的许多成员如黄兴、宋教仁、陈其美、于右任、蔡元培、廖仲凯、何香凝、杨杏佛、李根源、柏文蔚等,都起过重要的作用,建立了不可磨灭的业绩。有一个时期,国民政府五大院院长及中央党部秘书长,全部是南社社员。从举行雅集,出版《南社丛刻》等看起来,南社是个文学团体,实际上南社成员最大量、最日常的活动是从事政治、军事、文化、宣传、新闻、外交以及其他许多方面的革命活动。因此,南社的活动和中国同盟会、中国国民党是“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甚至有“文有南社,武有黄埔”之说,点明了其间关系之深,点明了南社的本质。

      革命是个极为复杂曲折艰巨的过程,为了适应形势发展的需要,斗争方式常会随之有所变换,而当此不为人们所理解时,往往易遭到不应有的误解。陈去病也曾遭到过类似的非议。1907年冬,陈在一次酒后醒来所写二首诗中,提到了梦见穿着“先朝儒服”。即此,曾被人认为“是代表封建制度的”。其实,这时的陈去病已经接受了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思想,参加了兴中会、同盟会,在孙中山先生的领导下直接从事宣传鼓动,发动群众的革命活动。当时的清朝,尽管处于极其腐败,大厦将倾之际,但是为了维护其统治,既容不得一丝改良,对革命的镇压就更是极其残酷了。这样,革命者不能不利用一切有利于推翻满清的手段——公开的、隐蔽的、合法的、地下的、和平的、武装的、大规模的、单独的等等各种各样的方式,来达到革命的目的。陈去病着力研究南明史,大量编撰明末抗清志士的遗著,写了不少这方面的诗文,并且接二连三地结社,正是利用对外族的抗拒、反统治心理,特别是满清入关后的残暴屠杀,在人民中造成的反抗心理,号召人民坚决起事,正说明他以历史为武器,利用人民易于接受的方式和内容来达到反帝反封建的革命目的。这种做法,实是当时环境下的一种斗争策略。

  此外,1903年陈去病参加拒俄义勇队,开赴东北前线,与沙俄决一死战。并借《江苏》、《浙江潮》等杂志以唤醒群众,一时奔走呼号,不遗余力。1904年谴责清政府在日俄战争中的立场所写的“大盗入室,主人酣眠,其亡,我中国人民有不为再重奴隶者乎?”到1911年,在《对内讧者直悲感》中所说:“盖彼袁世凯者……以倾覆我垂成之绩,以搴我独立之旗,以遂其黄幄左纛,帝国立宪之雄图”;《大汉报》发刊词“张吾民族之气而助民族之成,并提倡民生主义,以亟图社会之升平,获共和之幸福。”在《吴中水利议》,以及由陈去病领衔的《南社临时召集广告》所述:“自光复以来,本社之目的已达,惟建国伊始,一切事宜正资讨论,亟应组织共和政党,以策进行。”可以看出,他不仅很早就把反对帝国主义和反对封建统治结合在一起,不仅“鼓吹民族主义”,而且积极提倡民生主义,主张共和,并强调要以建立政党来领导和推进革命。其彻底推翻封建制度之态度是非常坚决的。

 标签: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合作支持 | 网站地图 | 网站律师 | 隐私条款 | 感谢表彰 |
2008-2025 武汉升华天下文化发展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鄂ICP备19017968号-1

鄂公网安备 4201850200407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