辛亥后裔傅国英讲述家中三代人的婚姻故事
辛亥革命网 2011-05-09 00:00 来源:荆楚网 作者:蒋太旭 查看:
在我的家乡英山,公认有三大历史名人。一个是发明活字印刷术的毕昇;一个是清朝一品大员、刑部尚书金光悌(因主审大贪官和珅名闻天下);第三个就是我的爹爹——大名鼎鼎的辛亥革命元老傅慧初。
傅国英是武钢的一名退休高级工程师。与大多数同龄中国妇女相比,年逾七旬的她显得时尚,充满活力。老人喜欢上网,习惯用电脑写文章发邮件,还给自己起了网名“福贵人”。
傅国英独自一人住在武昌徐东附近一栋小复式楼里,女儿们隔三岔五就回来看看。按老家的习俗,傅国英称祖父傅慧初为“爹爹”。
从小和祖父母生活在一起的傅国英,津津乐道地叙述爹爹当年乐善好施、在家乡创办义学,就任国民革命军右路军前敌司令部政治部主任时,因蒋介石背离孙中山先生的三民主义,痛骂蒋介石之类的轶事。闲聊中,老人无意间透露傅家三代人的婚恋故事,令人感叹。
“爹爹”的婚姻
爹爹排行老二,人称“傅二爹”。“我奶奶姓胡,出生富绅之家。胡家有三个女儿,奶奶是长女,小姨奶奶最漂亮,在上海读过洋学。”傅国英说,爹爹当年来胡家相亲时,本来说的是小女儿的媒。当时他坐在客厅里,三姐妹受长辈之命,只能躲在房里从门缝里窥看。
“小姨奶奶见爹爹个头不高,是个文弱书生,没相中。二姨奶奶也没看中。当爹爹准备离开时,不知为什么,奶奶上前从门缝里冲爹爹笑了一下。爹爹看见奶奶在房里冲他笑,就对媒人说:如果她愿意,就娶她了!”这一桩姻缘就这样成了。
“奶奶小时得过病,郎中给她开过有朱砂的药方,可能影响了智力,所以在读书方面不及两位姨奶奶聪慧,但奶奶很会持家,爹爹一辈子对奶奶很好,不离不弃,爹爹走到哪,就把奶奶带到哪,在盛大的场面,也不会忘了偕夫人,1948年,在武昌红楼为爹爹举行的寿宴上,那么多名人、伟人,我奶奶也是受人尊重和不可忽视的。他俩一直相伴,白头到老。1963年祖父去世,享年84岁。1974年祖母病逝,享年89岁。我亲自将他们的骨灰送回英山老家,合葬在一起。”
母亲的婚姻
几纸情书厮守一生
“我母亲傅淑贞是爹爹的独生女。从血缘上来说,我应是爹爹的外孙女,我本姓王。”傅国英道出傅家第二代人一波三折的经历。
“妈妈当年在上海读女子师范时,秘密加入中国共产党,与同在上海做地下工作的同乡章夷白相识相恋,并在上海结合。章夷白也是爹爹招收的黄埔生之一。”婚后不久,章夷白被捕入狱,章夷白认为自己凶多吉少,怕连累妻子,就在傅淑贞探监时,坚持要与她断绝关系。后来,章夷白组织越狱时被打断了腿,后被组织营救送回延安,转至苏联疗伤,留下终生残疾。
“与章夷白分开后,妈妈整日郁郁寡欢,后经爹爹撮合,妈妈与当时上海总工会的一个叫王子俊的人结了婚。这个王子俊就是我的亲生父亲,也很有才华,但父母婚后感情不好,我出生以后,妈妈就和父亲分开了,并偷偷将我带回老家英山,让我跟随母姓。”
新中国成立后,中央政府曾委派时任国务院人事局局长的章夷白三次来汉请傅慧初到京任职,但被婉言谢绝。 “章夷白来我家时,找妈妈谈过话。那也是我第一次见到这位经常被妈妈提及的章伯伯。”傅国英至今对这样一幕记忆犹新:“有一次,妈妈带我来到汉口江汉关的一栋大房子,章夷白来武汉时就住这里。他热情地招待我们母女俩吃饭,还亲热地把我抱起来,要我叫他爸爸。我当时还小,什么事也不懂,就撅着小嘴说:你这个瘸子爸爸,我才不要呢!逗得他们哈哈大笑。”
这桩婚姻最终未能破镜重圆,傅淑贞也因愁伤过早地离开了人世。“妈妈去世的那年,我11岁。她生前完好珍藏了一大摞当年和章夷白往来的书信。这些情书陪伴妈妈度过了无数个寂寞的夜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