辛亥后裔傅国英讲述家中三代人的婚姻故事(2)

辛亥革命网 2011-05-09 00:00 来源:荆楚网 作者:蒋太旭 查看:

辛亥革命,辛亥革命网,辛亥革命百年纪念,从小和祖父母生活在一起的傅国英,津津乐道地叙述爹爹当年乐善好施、在家乡创办义学的轶事。闲聊中,老人无意间透露傅家三代人的婚恋故

  我的婚姻

  生活数十载

  不知夫君年长17岁

  祖父和母亲的婚姻故事一喜一悲,最有趣的还是傅国英自己的婚姻:“我是糊涂了一辈子,和丈夫一起生活了几十年,竟然不知道他比自己大17岁。”

  听妈妈讲爸爸的故事,正好过来探望母亲的大女儿张思义接过话题;“这都是历史原因造成的,有很多事情,是不能不为之,不能责怪爸爸”。

  傅国英笑着讲,“我的婚姻可以说是祖父母为我作的主,因为我丈夫与祖父是忘年交,他们的交谈比我多得多,我那时候什么都不懂,只觉得这人挺不错,长得也很帅,就这样嫁给了他。后来我丈夫被错划成右派,被遣返乡下劳动了7年才回到武汉。直到给他过六十大寿时,才从他的一位老同学那里得知他的实际年龄大我17岁。”

  见妈妈有责怪之意,女儿张思义忙替父亲辩解:“在那样的年代,爸爸要是说真话,我们家就没有我们了。”

  如今,老伴已去世多年,育有四个女儿的傅国英独居,女儿们经常来看她。现在,最小的女儿在加拿大。三个外孙女也在国外,一个在美国留学读研,一位在澳大利亚大学攻读建筑专业。一个在加拿大读高三。

  为了迎接辛亥革命百年纪念的到来,去年,傅国英和孩子们自筹了两万多元资金为祖父重修了坟墓,立了新碑。

  “爹爹”传奇

  拄着拐杖找蒋介石理论 营救多名共产党领导人

  “爹爹的一些传奇故事在老家英山一直流传,其中有一个故事是:你不要担心傅二爹过不了年。意思是说傅二爹哪怕遇到再大的困难和问题都会迎刃而解。傅二爹是一个非常同情疾苦的人,他的俸禄或者是工资总是右手来左手去,经常搞得自己无衣穿,无米下锅,但他从不吝啬。”在傅国英眼中,“爹爹”是一个非常仗义的好人。

  傅慧初早年留学日本、法国,结识了孙中山先生,成为兴中会、同盟会成员,曾与同在日本留学的徐锡麟共同谋划安徽起义。1903年,徐锡麟归国出任安徽警务学校校长,次年,傅慧初受“兴中会”派遣回国,这时徐锡麟率学生起义,刺杀皖巡抚恩铭,起义失败,徐殉难。傅慧初即到东京报告始末,开追悼会,以勉励同志。

  1910年前后,傅慧初任安徽高等警官学校监学(督学)和私立法政学校监督,积极策动清朝官吏政变,并与湖北志士联系,积极准备起义,后组织统一机关,建立安徽省党部,又任皖南、皖北宣抚使。

  1913年袁世凯野心渐露。安徽等七省一致讨袁,失败。傅慧初避居上海数月,后到江西、湖北、湖南、河北、河南和东北进行讨袁活动。后又追随孙中山进行革命活动,曾受命就任黄埔军校1至5期的招生负责人,频繁活动在上海和安徽、湖北英山等地。新中国成立前后,国共两党的军政要员有很多都是他亲自招收的学生,如继周恩来后的中共军委书记傅维玉、1950年任中央人民政府人事局局长的章夷白等中共要员,还有国民党投诚的军长张继武等。

  “在蒋介石反共大屠杀时期,只要是爹爹得知某某中共地下党人要被害时,他会毫不畏惧,拿着自己的烟斗,拄着自己的拐杖,去找蒋介石或其部下论理、游说,直到营救成功为止。在无可奈何之下,他会将此人隐藏在他家或者他认为很安全的地方,经他营救的中共领导人有傅维玉、章夷白、杨必声等。”傅国英说。

  新中国成立后,傅慧初任中共中央民革团结委员,湖北省政协委员、省人民政府参事等职。

  1963年,84岁的傅慧初在武昌辎重营一号寓所无疾而终。

 标签: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合作支持 | 网站地图 | 网站律师 | 隐私条款 | 感谢表彰 |
2008-2025 武汉升华天下文化发展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鄂ICP备19017968号-1

鄂公网安备 4201850200407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