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桐、田桓:孙中山先生身边的田氏兄弟(3)
辛亥革命网 2012-06-28 00:00 来源:湖北文史 作者:严希敏 查看:
三、大小田方
日本东京之南佐久间町曾经是“中华革命党”的党部,同志们都称它为“大田方”,毗邻大田方的一幢房屋,被田桓自称为“小田方”。兄弟俩常常为革命天南海北,难得相见。大小田方是他们为讨伐袁世凯,建立真正的共和,用以祭奠生死之交——宋教仁而共同工作的地方。
1913年3月22日,宋教仁不幸在上海被暗杀。宋教仁是田桐在武昌文普通中学时肝胆相照、志同道合的同学,两人常常一起议论时政,畅谈革命,立志反清;后来一同在日本留学,加入同盟会,参加阳夏保卫战,为推翻清朝、创建民国历尽艰辛、呕心沥血。宋教仁被刺,义愤填膺的田桐立即赶到上海向孙中山请战讨伐袁世凯,旅长张汇韬决定出兵。江西、湖南、安徽、广东、四川等省响应,从此点燃“二次革命”战火。田桐毅然再度投笔从戎,加入张汇韬的部队当幕僚,但因寡不敌众而失败。田桐死里逃生由杭州、镇江辗转到上海,再度流亡日本。
田桓终于在东京见到身心疲惫的哥哥田桐。不久,张汇韬等反袁的将士们汇集到了日本,大家讨袁的决心坚定,组建了“天健学社”。田桓积极参与策划,经营,同志们都认为“天健学社”为日后创立“中华革命党”打下了坚实的基础。更让同志们热情高涨的是孙中山先生也来到东京,他经常光临“天健学社”,与大家商谈国事。
为了推翻袁世凯专制独裁统治,孙中山总结了失败的经验教训,针对国民党的涣散无力,决定改组国民党为“中华革命党”。孙中山拟定了《中华革命党章程》,要求同志们在誓约上写明服从总理并加盖指模以示决心。对于这一决定,田桐积极拥护,成为孙中山的得力助手。他针对某些国民党要员的变节和动摇,在《民国》杂志上撰文强调“名誉”、“人格”的重要。他还远涉日本各地,说服动员党人拥护孙中山,加入中华革命党,在日本各地做了大量的组织动员工作。
1914年中华革命党在东京成立,田桐任党务部副部长,参加党部的领导工作,同时任湖北省支部长;田桓任总务部印铸局局长兼党务部干事。兄弟俩都在党部工作,是相见得最多的一段时光。
为了安全,党部门上书写“大田方”三字。孙中山为了制定革命方略,在这里与田桐、居正、胡汉民、陈英士等共同研讨,举行了十七次会议,确定建国大计。
22岁的田桓是孙中山的侍从秘书,他在自己的租居屋以“小田方”三字榜于门首。每天,田桓总是第一个到党部办事,他的敬业与认真使居正、陈英士两位部长特别器重,他的聪明勤奋常常博得孙中山先生的赞赏。
后来,本部扩大,“大田方”改称民国社。但革命同志都知道,大田方由哥哥田桐主事,小田方由弟弟田桓主事;“大田先生”、“小田先生”的称号在这里不胫而走。
四、风雨同舟
1916年,孙中山先生任命田桐为中华革命军湖北总司令,刘英为副司令,回国讨伐袁世凯。同时,孙中山先生亲自授予青天白日旗60面,给田桐交代:“如能成功,必用此旗,勿用五色旗。”
田桐邀张汇韬同往汉口,在法租界海寿里31号设立办事处,任命赵鹏飞、熊秉坤、曾尚武等为四区司令,江声为武汉司令,待命驻守汉口。湖北督军王占元得知田桐带兵重来,惊恐万分,立即出重金悬赏田桐的头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