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汉有一个刘谦定(2)
辛亥革命网 2010-10-18 00:00 来源:汉网 作者:甄荣 查看:
一个建议促成“中国辛亥革命博物馆”落户推翻帝制首义之城
2002年2月,刘谦定在武汉市的党报《长江日报》上发表一篇《请勿再留遗憾》的文章,他提出“辛亥革命首义之地的武汉应当建立辛亥革命博物馆” 建言,受到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省委书记俞正声的关注和批示,最终促成辛亥革命博物馆在武汉正式落户。
刘谦定提出这个建议,有着充分的理性思考,他认为:武汉不论是特定历史条件下的文化品位,还是在寻求海内外的共识方面,都处在纪念辛亥革命的轴心位置上。辛亥革命武昌起义,在整个中国近代史上都是彪炳史册、功莫大焉的历史辉煌。它是历史转折关头的重大事件,是历史文化发展的一个基点,应该值得后人记忆、研究和借鉴,并发扬光大它合理的文化精神。武昌起义的内容将支撑起”中国辛亥革命博物馆”的大梁,其历史和现实意义非同一般。所以,”中国辛亥革命博物馆”的兴建地点,武昌应最有希望得到批准。
而在同时,广州等城市也表现出兴建“中国辛亥革命博物馆”的积极性。刘谦定意识到这段历史的辉煌,他认为武汉成为虽然“中国辛亥革命博物馆”名副其实、顺理成章,但如果我们不重视,不付于行动,应付失去优势,愧对首义先贤。而博物馆作为再现历史的一个特殊载体,最终花落谁家,势必通过对各个城市历史的考察掂量。千万不要等到别的城市建起了,武汉却因重复建设而得不到批准再望而兴叹、空留遗憾。
现在,在推翻中国二千年封建帝制、打响共和第一枪的首义之城武昌,“中国辛亥革命博物馆”的建设已经开始,并将于2011年辛亥革命100周年时落成开馆,这必将在武汉这张历史文化名城的名片上,印上一抹新的亮色,增添几许新的魅力。
兴建“中国辛亥革命博物馆”,是华夏儿女的共同企盼,她作为历史的丰碑之一,将成为国家级新增的爱国主义教育基地。伴随该馆的冠名兴建,其影响不言而喻。
在谈到提出武汉建“中国辛亥革命博物馆”建议的初衷时,刘谦定还透露了一个含有“私心”的秘密:“要通过建‘中国辛亥革命博物馆’,让首义之城更多的历史文化遗迹得到重视和保护。”
一次又一次的多管闲事只为名城武汉的文化香火代代相传
多年来致力于武汉地方文化的研究,先后在媒体上撰文数十篇。2005年荣获《长江日报》授予的“十佳通讯员”称号。与刘谦定接触过的人都会深深的感受到,刘谦定就是一个温文尔雅满腹学识的学者。然而,刘谦定却一次又一次多管闲事,而且被推到文物保护矛盾的风口浪尖。
2009年8月份,得知武昌保安街上散落的明清时期江夏民居风格的老房子将被开发拆除,刘谦定通过媒体记者呼吁保护,促成省文化厅下发文件,停工待查。一时间谣言四起,矛头却直指刘谦定,有人组织一些奇怪的人到刘谦定家里去闹事,有计划有规律的大闹八次。大门被砸坏,刘谦定及家人受到威胁。迫不得已刘谦定到派出所报案,办案民警出于好心,建议刘谦定近期内不要外出,并在其住所周围专门安排保卫,保障了刘谦定的安全。然而,也正是这段时间,那些逾百年的老房子还是被尽数拆除。保安街这条承载辛亥革命武昌首义新军进城历史光荣历史的老街,再也找不回当年的痕迹。
对于刘谦定来说,这样的被威胁骚扰的事情经常发生。家人和朋友也都为他的安全担心,一再劝阻他不要再管这些吃力不讨好的闲事。刘谦定也希望静下心来,不再管闲事,一心一意的作研究,写文章,过上平和安详的生活。然而,遇到城市历史文化遗产受到侵害时,刘谦定感觉更甚于自己所受的侵害,他一次再一次的失言,站出来做这些不会发出声音的文化遗产的代言人。
2009年春节前,当得知全国闻名的商业老街江汉路要进行大规模的拆迁时,刘谦定一再在报纸电视上发出保护呼吁,陈述保护的理由与意思。从年前到年后,刘谦定不停的作着努力,在他的带动下,一些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和普通市民纷纷加入到保护江汉路老建筑的行列中。目前,已经有主要领导表示,关于江汉路拆迁方案要再研究研究,这件事已经露出了一线曙光。
刘谦定多管闲事到底是为什么呢?他只惟愿武汉更具魅力,更有特色;也惟愿更多的人认识武汉,喜爱武汉。他的心愿就是:留住武汉的历史文脉,让名城武汉的文化香火代代相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