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禄贞孙女吴厚婉:祖父截下北洋军运鄂军火
辛亥革命网 2010-12-24 00:00 来源:长江商报 作者:吴睿 查看:
开卷喜读战国策,濡笔爱草从军赋。安得一战定三韩,投笔从戎争先赴。
——1896年1月,张之洞调回湖北任湖广总督,他张榜召募新兵。应募者必须年满十六周岁,而吴禄贞年龄尚不足十六,他前去应试时,首先说服负责报名的军官同意他报名,考试时则写文赋诗,表明自己投笔从戎之志。他的试卷颇受张之洞赏识,命人油印后散发各营,以鼓士气。
荆山楚水,磅礴精英。代有伟人,振我汉声。觥觥吴公,盖世之杰。雄图不展,捐躯殉国……
——吴禄贞被刺的次年春天,黄兴等人发起在上海张园为他开追悼会,时间定于1912年3月14日,即农历正月二十六日——吴禄贞的诞辰日。此时,在南京任临时大总统日理万机的孙中山先生,特写了此悼词,并派他的秘书长代表他出席了追悼会。同时,他还颁发了第一号抚恤令,吴禄贞按陆军大将军例抚恤遗族。
是他最早从湖北留日学习军事,是他首次把革命浪潮引到长江流域,是他最先聚会传播“抬营主义”,是他倡导在北方联合新军直捣北京,是他截留北洋军运往湖北的军火……
这个年轻的军事天才是清末革命党在清廷任职最高者,19岁开始撰写“孙逸仙”小册子,率先向国内宣传孙中山及其革命思想,20岁参与领导革命起义,31岁被刺杀而身首异处,他就是被孙中山称为“盖世之杰”的吴禄贞。
人物资料
吴禄贞,字绶卿,1880年3月6日出生在湖北云梦县吴家台一个有10亩薄田的知识分子家庭。他八九岁下笔能文,自幼喜读兵书,个头不大却好舞剑,还会祖传的“吴家棍”。15岁到湖北织布厂做童工,后因痛打侮辱女工的工头离开工厂。恰逢湖广总督张之洞招募新军,吴禄贞被张之洞破格录取。1898年成为张之洞首批派往日本陆军士官学校的官费生。他和张绍曾、蓝天蔚一起被誉为“士官三杰”,一起发起组织励志会,决心以革命手段反清。
革命 20岁参与领导“庚子革命”
华中师范大学78岁的退休教师吴厚婉自幼就听姑祖母及父辈讲述祖父吴禄贞的故事。“祖父最先向国内宣传孙中山,”她介绍,当时孙中山从欧洲到日本宣传革命,吴禄贞和他促膝交谈,深感必须推翻满清才能振兴中华,并加入兴中会,成为两湖地区最早结识孙中山的革命党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