辛亥革命中的荆门人——刘英和刘铁
辛亥革命网 2011-10-28 00:00 来源: 作者: 查看:
今年是辛亥革命100周年。辛亥革命是近代改变中国命运的大事件,辛亥革命历史,成为海峡两岸同胞乃至世界华人的共同记忆。打开历史的画卷,我们寻到了辛亥革命中的荆门人——刘英和刘铁的足迹。
刘英(1881~1921),原名光铭,字丹书、聃述,湖北省京山县永隆河刘家榨人。其父为清代监生,富甲一方。刘英从小就读于安陆府,夙有大志,自幼喜读《正气歌》和《满江红》。刘英为清代末科秀才,好交结,与会党豪俊常相往来,是孙中山的盟友、辛亥时期著名革命党人。刘铁(1988~1915)原名光锡,字碧如,湖北京山永隆河刘家榨人,刘英堂弟。幼时在家读书,青年时期与胞兄刘英同赴日本留学,在日本与刘英同时加入同盟会。两人又加入共进会。共进会标榜“铁血主义”,刘铁加入共进会后改名为刘铁,取字碧如,有“苌弘之血化为碧”的意思。1909年结业后返乡,积极参与湖北共进会的革命括动,成为刘英的得力助手。当时京山是共进会鄂部总会的重要据点,又是钟祥、天门、潜江等地会党力量的总汇处。刘英“折节下士”,“在会党中极负声望”,“谈湖北革命具有地方实力者首必刘英”。刘英和刘铁在京山县永隆河成功发动一场较大规模的武装起义,这是全国最早策应武昌首义的革命行动。起义部队主要由乡民、会党与新军组成,数千人的部队从汉水支流旁这一偏僻小镇挥戈而起,席卷江汉平原,威震安襄郧荆,东援阳夏,北伐南阳,为推翻中国千年帝制发挥重要作用,在中国近代史上留下醒目的一笔。
少年好学 才气初露
辛亥革命前夜,半殖民地半封建的中国社会灾难深重,有志之士勃然奋起,或发愤新学,图师法欧美,实现国家强盛,民族中兴之梦想;或投笔从戎,欲挽救民族危亡,拯民于水火。深重的民族危机与人民的苦难,奔涌的时代旋流,使青年时期的刘英受到思想洗礼,激发起刘英强烈的爱国热情。1904年刘英参加县试,针对日俄战争中日本所显示的强大海军力量和日美海军在太平洋上角逐争雄的现实,抒发政见,认为日本“必侵凌我国以逞其野心”,中国图强必师欧美,“扩充海军,多派学生赴欧美学习,并须师远交近攻之古训,联美以制日”。其论得主考官赏识,考取清代末科秀才。次补博士弟子员。
东渡日本 学习军事
20世纪初,青年学生中出现了赴日留学高潮。1905年冬,刘英偕族弟刘铁等家乡一帮文化青年东渡日本留学,寻求救国之道。刘铁进东斌学习军事。刘英初入东京明治大学学习政治经济,以企回国改良中国落后状况,后结识孙中山,认识到要振兴中华,必推翻清政权,在孙中山的影响下,立志推翻满清帝制,遂转入士官学校学军事。1906年,两人同时加入同盟会。1907年,两人在东京参与共进会。刘英是发起人之一。
武昌首义前夕
1908年,刘英与同乡宋镇华结伴回国。1909年,刘铁亦学成回国。刘英在汉与刘公、孙武等筹建湖北共进会,在武昌、汉口秘密设共进会机关数处,联络革命党人,组织革命活动。不久,刘英回到家乡永隆河,散发家财,结纳志士,并以京山试办地方自治主持人身份为掩护,暗中从事革命活动,发展革命组织。当时,江汉平原灾害连年,民众纷纷结党入会以图生存,永隆河一带成为会党活动中心。刘英早年在家乡经略有素,又与会党豪俊常相往来,在地方上有一定影响。因此,他根据共进会“工作先从会党入手”的战略方针,特别注重在会党中展开联络活动,发展革命党人,同时广纳贫民豪俊,并派人打入驻永隆清军之中展开活动,发展共进会组织。为了筹集活动经费,刘英在永隆镇上开设“全盛美”杂货铺,并附设邮政代办所,作为联络据点。又邮购革命书报广为散发,扩大革命宣传。刘英父亲对其革命活动给予极大的支持。为联系帮会,一次刘英以捐道台为借口,向父亲要白银5000两,其父照数付给。1909年京山大旱,刘英家佃户的粟子均未种上,刘英动员父亲将佃户秋季佃租全免,刘英此举在当地百姓中的威望大大提高。
刘英还派人在京山、天门、潜江一带广泛发动群众、动员组织民众,一时间,刘英麾下拥众数千,1910年春,共进会湖北分会成立。当时湖北地方革命实力以刘英为最,故孙武、刘公等预定在起义后,以刘英为湖北副都督兼第二镇统制,负责指挥汉水流域军事。刘英的革命活动,刘铁无不参加,出力很多。1911年9月24日,湖北共进会、文学社两组织领导人召开联合会议,讨论起义方略,在会上刘英建议以武昌首义号令天下,并坚定地表示:若武昌发难,自己“必树义旗于上游,以抵襄郧之敌,成则同为幸民,败则共为齑粉!”决心为武昌革命“先树一帜于(汉水)上游,上拒襄郧之敌,下为武汉声援。”其慷慨之情,使与会者为之振奋。会后返里,与刘铁等日夜部署起事宜。后因孙武制炸弹失事,汉口宝善里机关遭破坏,杨玉如受派遣连夜买舟起程赴永隆河通告刘英。
京山永隆河起义
10月12日,杨玉如到达刘家榨。刘英闻讯,当即召集刘铁、刘杰、宋镇华等召开紧急会议。他说:“我们革命党人是杀不尽的,民国这块牌子是从血里淘出来的,现在我们只有马上动手。兄弟们,我们赶紧干起来吧!”大家一致赞成。刘英决定立即行动,并作周密部署。是日,清军管带张晋福请刘英赴宴,意欲加害刘英。刘将计就计,经过周密部署后,他带四名亲信(其中李氏三兄弟为当地武林高手)欣然前往清兵营地。此时刘铁等人依计率1500人于天黑前包围永隆镇,并派人秘密通知清军内部同志即时响应。席间,张晋福拔枪向刘英射击,李氏三兄弟中一位飞跃而起,挥拳猛击其手臂,子弹打偏在屋梁上,另两位迅速飞出匕首杀死张晋福。刘英当即宣布起义,清军士兵群起响应,起义爆发。刘铁等听到枪声,即率众高呼口号浩浩荡荡冲进镇内。少数清兵开枪抵抗,被起义部队击毙。13日,刘英以“中华民国政府湖北副都督”名义发布起义布告,对驻防金宝湾、罗汉寺、下洋港等地清军予以招降,派孙镜(孙铁人,1923年曾在孙中山改组后的国民党中央任党务部长,1958年卒于台湾)等到京山县城劝知县陈中孚归顺义军,京山县城不攻自破。此时,武昌起义消息传到永隆河。永隆河起义后,四方民众纷纷前往投奔,不日应者逾万。一时间,永隆河畔兵马如潮,刀枪如林,口号声响彻云天。10月18日,刘英令刘铁、刘杰为先锋,遴选精兵二三千人,由永隆河顺流而下直捣天门县城。驻防天门城的清军在义军声威震慑下,不击即溃,知县荣浚等11人被处死。次日,刘英下令开仓济贫,并以湖北荆襄国民军代表身份布告于民。随后,刘英将部队编为两个标,自兼第一标标统,任命刘铁为第二标标统。刘英以湖北副都督名义发出布告宣传革命,并派刘铁率部东取汉川、新沟、蔡甸,支援汉阳战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