革命诗人柳亚子
辛亥革命网 2019-03-26 09:06 来源:《卢湾史话》第三辑 作者:韩希愈 查看:
革命诗人柳亚子先生,是我国近代诗坛盟主。他的诗反映了前清末年直到新中国成立后这几十年的历史,也可说从旧民主主义革命到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历史,的确可称为史诗。他生前那样诚挚、亲切、坦率的形象和言谈,迄今犹深深留在我的记忆中。在这诗人诞辰纪念日子里,写一些片断的回忆,藉以寄托我对诗人的缅怀和敬意。
一、以诗篇为武器,鼓吹革命斗争
诗人在幼年时,得力於母教,授以唐诗。在十二岁那一年,就读完了《杜甫全集》这样一部大部头诗集;同时也学会了做诗,并在报上发表一些作品,不过都是些风花雪月的艳体诗,十七岁时受了梁启超《新民丛报》诗界革命的洗礼,将旧做的诗,都付之一炬,改变了诗风。当时又经常和蔡元培、章太炎、邹容诸公交往,始言革命,在一九O四年清王朝慈禧太后“万寿”时,他仅十九岁,大胆写下了《纪事》诗句,直指这个专制女皇,他的诗句是:
毳服毡冠拜冕旒,谓他人母不知羞,
江南几辈小儿女,却解申申詈国仇。
胡姬也学祝华封,歌舞升平处处同,
第一伤心民族耻,神州学界尽奴风。
在当时清王朝统制下,尤其是慈禧淫威之下,竟在“万寿”之日,写出这样的诗句,这显示了他的革命勇气和抗争精神。
翌年(1905)诗人参加了同盟会。一九O九年他二十二岁时与陈去病、高天梅两先生一起创立“南社”,以诗篇为武器,鼓吹革命斗争,在反清、反袁、反军阀、反蒋的各次斗争中,曾起了积极作用,他也真正成为一个革命诗人了。虽然清王朝两江总督端方,后来军阀孙传芳和国民党蒋介石等都要逮捕他,可是他却以无私无畏精神,勇往直前,抗争到底。
一九二四年诗人写了《空言》诗,其中一首对马克思主义高度评价,并表达他心悦诚服的景仰。在那风雨如晦的年代,他对前面应该走什么路,也有了正确的选择,后来他对人说:他写的《空言》诗是他的代表作。诗句是:
孔佛耶回付一嗤,空言淑世总非宜;
能持主义融科学,独拜弥天马克思。
在蒋介石发动四·一二反革命政变时,开始清党,诗人是拥护孙中山先生的联俄、联共、扶助农工三大政策的,因此坚决反对蒋的暴行,同时遭受了迫害。政变后五月八日蒋派军警搜捕诗人,幸而家人机警,将他藏在故居复壁中而免于难。他在复壁中口占绝命诗一首:
曾无高贵娱杨恽,偏有文章杀弥衡,
长啸一声归去也,世间竖子竟成名。
诗人在毛泽东领导井岗山武装斗争中,远见地看到中国革命的希望和曙光。一九二九年他写下了《存殁口号五首》,是对革命朋友们的悲悼、怀念和信赖,其中一首是推崇毛泽东的:
神烈烽头墓草青,湖南赤帜正纵横,
人间毁誉原休问,并世支那两列中。
诗中两列宁注明指孙中山和毛润之(毛泽东字)。在那时革命低潮的时候,连共产党人中也产生“红旗能打多久”的一种失望情绪,而诗人却激情地把当时的毛委员和孙先生并列,充分说明了他对革命事业的远见卓识。
八·一三事变后,上海各界纷纷办理救济难民工作,有中国职业妇女俱乐部主任茅丽瑛,以义卖筹款救济难民,实际支持新四军而被特务狙击牺牲,我当时将这不幸消息告诉诗人,简单地介绍了茅在反侵略斗争中,表现出无私无畏、视死如归的精神,诗人也感动了,写下挽诗一首:
鉴湖慷慨悲秋瑾,吴市羁囚重史良,
天为淞滨留正气,又教喋血到红妆。
郭老(沫若)对诗人的评语,他是一位典型的诗人,“有热烈的感情,卓越的器识,随时代进步而进步。他是南社三位发起人之一,维护南社达二十余年之久,在反清、反袁、反军阀斗争以及响应新文化运动中,都起了积极的作用。”
在四十年代,毛泽东曾给诗人一封信,对他的作品,给予很高的评价,有“尊诗慨当以慷,卑视陈亮、陆游,读之使人感发兴趣。”云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