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必武余祖言在宜昌从事革命活动一百周年资料(2)

辛亥革命网 2013-04-19 00:00 来源:辛亥革命网 作者:余品绶 查看:

辛亥革命,辛亥革命网,辛亥革命百年纪念,1903年夏初,余祖言、董必武相识在湖北黄州。1913年3月中旬至下旬,余祖言和董必武在宜昌“喜相逢”,他们“谈天愤世玩光景”,共同思考分

  1913年3月上旬,余祖言等人受宋教仁指示,乘船去宜昌,拟往西南发展革命势力。

  1913年3月中旬至下旬,余祖言和董必武在宜昌“喜相逢”,他们“谈天愤世玩光景”(“玩”,研讨;反复体会。) 共同思考分析武昌起义以来中国的政治时局,鉴古谋今,探索出路。这就是余祖言在宜昌夷陵中学(即今之湖北省宜昌市第一中学)撰写专著《史论》的肇端和基础。

  1913年3月20日晚,宋教仁在上海沪宁车站遭武士英枪击。22日凌晨,在铁路医院逝世。

  1913年3月,黎元洪的势力扩伸到宜昌后,董必武继续遭受排挤。3月25日,董必武收到母亲病重的信札,便请假离开宜昌,回家探望,讵料母亲病故,董极度悲切。

  1913年7月至9月,“二次革命”爆发、失败。

  1913年秋冬,董必武在湖北省立第一师范任英文教员数月。

  1914年1月,董必武到达东京,考入私立日本大学法律科。

  1914年初,宜昌夷陵中学学生李光瀛和余祖言董必武在麻城高等小学校的学生、辛亥革命志士蔡文藻先后去世,余祖言作诗《哭李生》。

  1915年6月,董必武回到上海。

  1915年10月下旬至11月,袁世凯改变国体,欲称帝。

  1915年12月30日,宜昌夷陵中学奉命在校“作皇会”,余祖言则拒不参加,外出游西坝,并吟诗《西壩感怀》。

  1917年7月24日,北京段祺瑞政府废弃《临时约法》。孙中山先生发起“护法运动”。

  1917年夏,四川省长张澜响应护法运动,诚邀革命志士姚汝婴等入蜀,姚汝婴则邀约董必武同行。

  1917年秋,董必武再次来到宜昌夷陵中学,向余祖言转达了孙中山先生有关“护法运动”的指示。不久,董将入蜀,余祖言题诗《送董必武入蜀》并急返故乡麻城,与余万卿等人筹组“鄂东护法军”。

  1917年10月6日,“护法战争”正式开始。

  1917年11月,姚汝婴和董必武抵达成都,张澜任命姚汝婴为四川省安岳县知事,董即随姚赴任。但因战事阻隔,二人又折返成都。

  1918年1月18日,余祖言、余万卿等人组建的“鄂东护法军”在麻城余家冲新兴庙武装起义。

  1918年1月,“鄂西靖国军”总司令蔡济民将军和第一军司令吴醒汉将军率军攻克若干县城,在湖北利川县宣布独立。

  1918年3月,姚汝婴、董必武到达万县。

  1918年3、4月间,姚汝婴、董必武应蔡济民将军的约请,返回湖北前往利川,同任“鄂西靖国军”总司令部秘书。

  1918年夏,“鄂东护法军”失败,余万卿和余祖言等人解散残部,余万卿东去上海,余祖言辗转西去。

  1918年秋,余祖言再次回到宜昌夷陵中学任教。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合作支持 | 网站地图 | 网站律师 | 隐私条款 | 感谢表彰 | 在线投稿
2008-2021 武汉升华天下文化发展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鄂ICP备19017968号-1

鄂公网安备 4201850200407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