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一集(2)

辛亥革命网 2011-03-11 00:00 来源:辛亥革命网 作者:徐小玉 查看:

辛亥革命,辛亥革命网,辛亥革命百年纪念,吴禄贞调查边务行至图们江,正遇日军越江入侵。他立即督率当地将吏、组织当地军民,进行了卓有成效的抵制,稳住了局势。,第十一集,

  吴:“是华字碑!十字界碑的第一块。据《盛京吉林通志》及日人的《满洲地志》记载,这十块碑分别是‘华夏金汤固,山河带砺长’十个字,立于边界上十处。”

  小不点儿重复着这十个字,然后说:“那日本人还说这儿是什么‘间岛’,真能耍赖皮!”

  吴:“据史料记戴,此处还有一穆碑,是康熙五十一年乌喇总管穆克登查边时所立,碑上有‘西为鸭绿,东为土门’字样,后来被人移了地方。当年穆克登查边时,韩国还派了一接伴、一观察相随。穆碑实为界碑。”    

  李:“穆碑上的‘土门’就是‘图们’,是从满语‘图们乌拉’译音而来,意为万江,言众水聚汇之意也。只有支流多达一百多条的图们江,才配得上万江之称。他们想以穆碑上的‘土门’来另指其他江或地方,以否认图们江为两国界河,是妄费心机。”  

  周:“他们明知理亏,故而说‘间岛’属中属韩尚无定论,而不敢断然说‘间岛’属韩。”

  吴:“来,我们把这一带的地形仔细测量了记录下来!”

  画外音:为了捍卫国家领土,维护民族尊严,做好对日谈判的准备工作,他们不畏艰辛,克服了重重困难,完成了边界实地勘察任务,详尽地记载了二十一种图例,最后绘制成五十万分之一比例的《延吉边务专图》。此图后来成为中国对日谈判的有力根据。

  3、长白山北麓。夜。

  他们燃起了几堆篝火,或躺或相互依靠着休息。吴、周、柏三人则在一堆火旁谈话。

  吴:“烈武,韩登举那儿离这儿还有多远?”

  柏:“就在那边山北缓斜面一带。平时我们习惯说他住在夹皮沟,其实夹皮沟只是他统领的一个区,他现在住的地方叫桦树林子。他的领地东西长二百里,南北宽百余里,人口约五万,分为团练会九区,每区有会长,每会都养兵。附近的人都管那一带叫‘韩边外’,是因人而得名。第一代统领韩效忠绰号叫边外,早年吉林将军遣人讨他,攻不克,只好招抚,授他练长之职。他阳受抚而阴修兵备,逐渐扩张其领域。韩登举是他的孙子。”

  吴:“我听说韩登举这个人还颇有爱国之心的。”

  柏:“此话不假。甲午年他率部三千赴辽抗日,庚子年率部五百抗俄,因战功而被授予都司衔,不过他虽然接受了官职,平时可不受官府约束。”

  4、桦树林子。

  吴禄贞、周维桢、柏文蔚三人身着便装,沿着山间小路向桦树林子寨子走去。

  吴问柏:“烈武兄,这些天忙忙碌碌,无暇与你细谈,你这个安徽人是怎么到的这儿?”

  柏:“说来话长,庚子年我与赵声等人在南京组织‘强敌会’,准备起义,事泄,我就到安庆入了武备学堂。后来在安庆公学当教员时,又与陈仲甫等组织了‘岳王会’,二年后被迫解散。我又到南京新军中当了管带,在那儿入了同盟会,与孙毓筠等人准备炸死两江总督端方,事败,这才来到东北投了吉强军。”

  吴:“哦,是这样!同盟会总部最近派宋教仁他们来东北,建立辽东支部和筹划在北方起义。我们在奉天时见到了他们,我告诉他们目前因‘间岛问题’逼于眉睫,我无法分身,起义的事只好由他们去筹办了。清廷这些年来的对外交涉哪一桩不是以失败而告终,此次如想成功,不至丢失国土,非我辈挺身而出不可!”

  柏文蔚:“有你领头干,这次一准不会失败!”

  说着来到了寨门口,周维桢上前,把那封信交给一名守寨门的团丁:“这位兄弟,我这儿有书信一封,烦面呈韩首领,就说我等远道而来,是特来拜访的。”

  “三位壮土请稍候片刻,我这就去通报。”

  吴向柏解释说:“我怕韩登举对官府的人无好感,离开奉天前,找他的旧相识巡防队统领张作霖给写了封信,称我为南方会党首领。”

  “你想得很周到!”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合作支持 | 网站地图 | 网站律师 | 隐私条款 | 感谢表彰 | 在线投稿
2008-2021 武汉升华天下文化发展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鄂ICP备19017968号-1

鄂公网安备 4201850200407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