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一集(6)
辛亥革命网 2011-03-11 00:00 来源:辛亥革命网 作者:徐小玉 查看:
“我乃奉伊藤统监之命而来!此一带本来属韩国管领,现在韩国是日本的保护国,所以我们到此保护韩民。你现在带了大批人马来此,莫非是要滋生事端?”
“贵中佐此言差矣!什么此地本属韩国管领,不过是重复贵国‘长白山会’那一派所谓‘间岛问题’的谎言。你们所谓的‘间岛’,乃我延吉厅。此处乃大清之发祥之地,我朝太祖奴尔哈赤就诞生于此。因这一带山巅涌出岚气如烟,故名烟集冈,延吉是烟集二字的转音,毫无疑问是中国的领土。我国早已设置官衙军队在此管辖,历来为万国所公认。我是中国官员,理应保护中国的领土,在何处布兵,乃我份内之事,岂能说我滋生事端?”
他理直气壮的一席话,说得斋藤难以应答,不过斋藤毕竟是个老奸巨滑的家伙,他转而说:“事实是最好的见证,这一带住着十余万韩人,为华人之数倍!”
“那也不能说明此地属韩国管领。清国开国之初,延吉一带乃皇家封山围场,不准百姓在此居住,只由乌拉总管、吉林将军派人采东珠、人参,猎虎、豹、貂、狐等物上贡。自同治八年(1869)起,韩国钟城一带闹灾荒,大批饥民渡江垦荒谋生,这就是这一带韩民的由来。我朝念及他们的苦处,始同意对韩人放垦,为此特设越垦局,加以管理,收纳租税。光绪初年放荒后,始有国朝百姓来此垦荒,而韩民更是蜂拥而来,因此,此地韩民反而多于华民。贵国如今想因民得地:籍保护韩民之名,行侵占中国之实,那是万万办不到的!”
“吴君不可太过分了吧!”
“过分?!贵国不是有人声称,要为韩国新增一个郡吗?”
斋藤无言以对,头上直冒汗,禄贞不由暗自好笑,他话锋一转,指着大殿佛像上的“佛光普照”匾说:“中佐先生既然是有名的中国通,请看看这庙里的匾就是一个见证!那落款上的康熙年号,与你刚才所说的‘此一带本属韩国管领’岂不大相矛盾吗?”
斋藤不由自主地向那块匾望了一下,又心虚地赶快移开目光。
吴禄贞冷笑一声,说:“事实是你们闯入了我国领土,真正滋生事端的是你们而不是我们!”
“这--”斋藤语塞,接着又推托说:“你们要求我们退出此地,可送达文书到韩国统监处,有了统监的命令,我们才能退去,否则是不可能的。”
“谈判外交,是两国外交部门的事,与我无关。我的职责是保卫国土!吴某性情刚直,不愿多说废话,贵军能够赶快退出这个地方,很好,如若不然--”
禄贞身后的一帮夹皮沟头领,个个摩拳擦掌对斋藤怒目而视,斋藤不由胆颤心惊。
斋藤赶紧说:“那我回营致电本国政府!”
“送客!”
柏文蔚立即带人跟在斋藤身后,有如押着他们离去一般。
画外音:这是吴禄贞与斋藤正面交锋的第一个回合。素欺我边防力弱的斋藤,见禄贞拥众如林,大为吃惊,当他得知这些健儿来自夹皮沟时,更为之慑服,连南岸之日军,也为此后撤数十里。斋藤不得不承认:“中国尚有人在,如吴禄贞者,不可欺也。”
他们刚出殿门,殿内就爆发出一阵笑声,登举与众头领十分欢快。大家七嘴八舌地说:“今天这场仗打得太痛快了!我们只往这儿一站,靠吴大哥的舌战就打得斋藤丢盔卸甲!”
“哈,哈,哈!斋藤招架不住只好夹着尾巴逃走!”
“吴大哥,我们算服了你了!再有这样的仗打,你尽管吩咐!”
韩:“贤弟,你可真叫愚兄我开了眼!”
吴:“这也是靠大哥和各位弟兄的大力支持,哪里是我一人之功!小弟现在要赶回奉天去复命去,并为大哥和众家兄弟请功、请赏。这看住斋藤不让他四处活动的重任,就拜托大哥了!”
“你尽管放心去,快去快回!”
“我一定尽快回来!今日之事只不过给了斋藤一个教训而已,他们是不会就此善罢甘休的。要把他们彻底赶出去,还有的是仗要打呢!”
他们一起往外走,山坡上的喽兵不断向他们欢呼,禄贞拱手向大家致意!
行至山脚,禄贞对登举说:“大哥,小弟就此道别了!”
“一路多保重!”
吴、周、柏三人与韩登举等人道别后,骑马离去。吴的坐骑,正是韩的枣红马。行至叉路口,吴、周又与柏分手。
吴:“烈武兄,好自为之,我再来时将借重于你。”
画外音:当时并无守边使命的吴禄贞,遇到斋藤率兵入侵,挺身而出,以保卫国土为己任,督率当地将吏,组织当地军民,对斋藤的突袭,进行了卓有成效的抵制,使濒于危急的延边局势,得以转危为安,为以后进行交涉,争取了时间,并取得了较为有利的地位,这是“间岛问题”后来得以解决的至关重要的一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