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纪实片《密祭黄陵》文学影视剧本(4)
辛亥革命网 2011-03-12 00:00 来源:辛亥革命网 作者:马萌 查看:
祭典仪式隆重而朴素,与祭者本着“祭如在”(即祭神如神在)的精神跪伏黄帝陵墓之前,向祖先上香。
献酒完毕,恭颂祭文时,人人落泪,有的呜咽流涕,有的放声大哭。
祭后,各人面容均似有无限心思。年龄最小的吴希真,竟三两天吃不下饭,可见所受感动之深。
从此,同盟会决定,每年农历二月初二,祭扫民族祖先一次。每年祭扫时,必须有“告墓文”,也叫“誓墓文”,其主要内容是向祖先奉告一年中的活动情况,以表现“驱除鞑虏,恢复中华”的精神,表示决心保证完成未来的任务。如有违背革命意志者,应跪伏祖先灵位前,受主祭人当头三棒的严厉惩罚。
同盟会重阳节祭祖,兆示着更大的革命风暴的到来。
4.
【画面:陕西关中渭北蒲城五龙山。
【画外音:同盟会黄帝陵祭祖的时候,杨虎城和李子高的中秋会在丰山一带闹得正欢。井勿幕对自己这两位乡党的壮举极为赞赏。
清末到民国初期,陕西关中地区的许多英雄人物,他们团结爱国、追求和平,以果敢的行动践行了中山精神。作品中有名有姓的人物数百个,不在乎他们做成了什么,而在于他们做了什么,整个作品以宏大叙事的方式,为众多英雄人物的一生或人生片断立传,重温了那短可歌可泣的历史,汇集了一系列撼人心魄的历史事件,谱写了一曲爱国主义的颂歌。
早年曾跟随杨虎城参加民主革命的米暂沉编著的《杨虎城传》的“杨虎城年表”实录了杨虎城早年的革命活动。
1900年(七岁)关中连年灾荒,生计困难。
1902年(十岁)就读于本村私塾两年。入小饭铺做童工。
1908年(十五岁)父杨怀福被清政府判死刑,绞死于西安终年四十四岁;与乡邻七家成立丧葬互助之孝义会,后扩大为中秋会;十月“蒲案”发生。
1911年(十八岁)十月二十二日陕西辛亥革命(即辛亥西安起义)爆发,举中秋会会员参加秦陇复汉军,隶属于张云山部向枝山之向字营,与清军升允部作战于乾州。
1913年(二十岁)退伍还乡。
1914年(二十一岁)打死恶霸李祯;劫夺澄城县解省公款;逃亡于同州、合阳一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