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想的彻底解放

辛亥革命网 2013-10-08 00:00 来源:辛亥革命网 作者:向虎雏 查看:

辛亥革命,辛亥革命网,辛亥革命百年纪念,在武汉辛亥首义研究会成立之际,我们重新刊发向虎雏同志大寨行,于2009年1月14日在《武汉大学报》发表的“思想的彻底解放”。辛亥革命影响

《武汉大学报》2009年1月14日第4版

  年近八旬的大寨“活化石”宋立英,精神矍铄端坐村头“宋立英旅游精品店”前签名售书,我购书时天已漆黑,她还在店里忙活。这位1947年入党,长期担任大寨村党支部副书记的老人,是当年名气仅次于陈永贵、郭凤莲的战天斗地英雄。她的丈夫贾进才是陈永贵的入党介绍人,贾进才三次让贤,把支部书记让给陈永贵的事迹受到毛泽东的嘉许。三户村干部的家毗邻而居,不过陈家现辟为“陈永贵故居”供人参观,陈永贵的儿媳妇白天回来料理故居,她没有店面,但也在卖一本名为“从农民到国务院副总理”的书。这个女人和宋立英鸡犬之声相闻,老死不相往来。郭家已迁进昔阳县城定居,留下的两眼窑洞由宋家代管。实事求是的宋立英说:“要我说,过去大寨好,也没有报纸上说的那么好。现在说大寨坏,也没有你们说的那么坏。”但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大寨精神没有错。与时俱进的宋立英最爱听外面世界关于她和唱“辣妹子”的宋祖英是姐妹俩的传说,除年龄相差悬殊外,她俩长得真有几分相似。

2008年向虎雏在“陈永贵故居” 窑洞里

  我有过连续18个月务农的经历,那是1970年大学毕业到8222部队辗转钟祥、潜江、襄北军垦农场接受再教育的日子,对“农业学大寨”记忆犹新。去年仲秋,赴山西省晋中市为教育部下达我校中国大陆构造环境监测网络(陆态网络)选建卫星基准站。昔阳县1971年6月5日曾发生过5.2级地震,调研结束时专程造访了著名的大寨村,毕竟在共和国长达15年的史册上,这座山村对中国“三农”产生过深刻的作用。上世纪60年代初,由于天灾人祸,我国粮食安全出现危机。1963年夏,大寨田间庄稼长势看好,丰收有望。可天有不测风云,8月2日一场瓢泼大雨下了整整7天7夜,百年不遇的肆虐山洪把大寨蹂躏得惨不忍睹,90%庄稼倒伏,97%房屋塌毁,802亩农田中139亩被冲毁,40亩被淤没,大寨遭到毁灭性打击。英雄的大寨人在陈永贵带领下,不等、不靠、“三不要”:不向国家要救济粮、救济款、救济物质,依靠“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大寨精神战天斗地,当年就奇迹般地夺得好收成:粮食总产量达到56万斤,平均亩产809斤,不仅过了“黄河”,而且跨过“长江”;农民口粮,集体库存粮没少留,还向国家上缴了极其珍贵的24万斤商品粮。著名山西籍作家赵树理是“大寨精神”第一位热心宣传员,他逢人便夸“陈永贵了不起!人才啊!”始终把亿万中国人吃饭问题当作治国安邦头等大事的毛泽东,1964年在邯郸听取关于大寨不要国家一分钱,凶岁夺大熟(郭沫若诗句)的汇报后,认为这就是解决中国粮食问题的钥匙。他关切地问:“陈永贵是哪几个字?”并发出“农业主要靠大寨精神,要自力更生”的“农业学大寨”号召,一场学大寨、造梯田的群众运动在10年文革浩劫中同步开展了。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合作支持 | 网站地图 | 网站律师 | 隐私条款 | 感谢表彰 | 在线投稿
2008-2021 武汉升华天下文化发展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鄂ICP备19017968号-1

鄂公网安备 4201850200407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