蕲水连着阿里山(2)

辛亥革命网 2015-07-13 09:30 来源:辛亥革命网 作者:万学工 查看:

2015年7月7日,在武汉纪念抗战胜利70周年国际抗战学术座谈会上又见到台湾海峡两岸文化经济交流协会会长汪大华先生,近年来,汪大华先生为促进着海峡两岸文化与经济的交流做了很大贡献。

左起:汪大华、余品绶(辛亥革命网副总裁)、万学工(摄影:刘建林)

  我也很有幸偶然机会收藏到了从创刊号至今一整套《湖北文献》,目前准备在辛亥革命网上做《湖北文献》目录电子索引。汪大华先生与我亲切地谈到了《湖北文献》49年的发展历史,以及海峡两岸文化经济交流协会在推动两岸合作方面的一些举措和设想。《湖北文献》创刊于1966年10月,已发行49年,233期了。2008年台湾《湖北文献》社向湖北省档案馆捐赠了《湖北文献》杂志168期。省长王国生说:“这本《湖北文献》,一定要持续办下去!”汪先生于2011年春,整合资源,成立了“新中国际”集团。该集团以“因为新中,享见不同”为企业理念,运用集团所掌握的人脉优势与资源,致力促进两岸间实质交流与合作。由于极具商贸潜力及对未来具有相当程度的预见性,中国大陆著名创投企业“信中利集团”总裁汪潮涌给予了大力的支持与协助。《湖北文献》社看到实体书籍电子化的发展趋势目前授权北京师范大学合作《湖北文献》所有的文章图片电子化处理,不久有近三万篇文图可供大家查阅。汪大华社长说将继续致力于宣传桑梓的历史及家乡发生的巨大变化,为海峡两岸文化交流作了许多实事,把《湖北文献》成为维系在台湖北人乡情的一条重要纽带。

  著名的中国三大“教授县”之一的蕲春县不仅是享誉海内外的“教授县”,“教授村”更是层出不穷,有十名教授以上的“教授村”达三十二个,其中一村二十名以上教授的村有七个,张榜镇汪瓢铺村走出专家学者教授二十七人。蕲春县蕲州镇东长街这条五百米长的街道,竟走出了一百二十六名博士,多半在美国留学取得博士学位,甚至很多父子、兄弟皆为博士。

  汪大华先生老家就在蕲春县张榜镇面朝蕲河的汪瓢铺村,当地汪姓人宗谱上面写着:“自清朝中期以来两百余年,迁蕲住在汪瓢铺村一带的汪氏族人出进士1人,举人1人,贡生9人,文秀才60人,武秀才18人,获五品官爵2人,六品官爵2人,八品官爵1人,任过知县1人,县丞5人,例贡6人,例庠4人,当代有大学生94人,博士生9人,硕士生21人,在台博士生4人,硕士生10人,留学海外博士生7人,硕士生14人……”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合作支持 | 网站地图 | 网站律师 | 隐私条款 | 感谢表彰 | 在线投稿
2008-2021 武汉升华天下文化发展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鄂ICP备19017968号-1

鄂公网安备 4201850200407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