贺晓明:永远怀念王老(4)

辛亥革命网 2020-04-12 13:24 来源:世界社会主义研究 作者:贺晓明 查看:

1993年3月20日这是我和王老最后告别的日子,八宝山来的人很多很多。当死亡把他从我们身边带走,我觉得我和很远很远的过去,所联系的那条己经十分跪弱的纽带所剩无几了。
妈妈听到这个消息非常高兴,马上收拾东西要出发,好像几十年没回过娘家一样。后来因为王老临时有变化这个计划取消了,真是太遗憾。我想王老类似这样未完成的计划还有很多……如果说追求人生的价值,我想王老那一代人是充分发挥了他们人生价值,是一代天骄啊!
1984年,王老创办了“中、小、幼教师基金会”,向海内外募资,改善教员的福利,创造更好的教学环境和条件。王老多次讲过,教育是治国兴国的大事,是直接影响国家发展的根本。他发动很多老同志和社会名人来参加这项工作,妈妈是王老的特邀理事。
1991年冬,妈妈到深圳,通过深圳市政府、市委向大企业集资。3月,王老到深圳以后接见了企业代表,听取了他们的工作汇报,并对他们的捐款表示感谢。当时王老的身体不好,体力很差了。我从门口扶着他回房间。王老问我“你看我走的怎么样?我说“很好,和从前一样。”其实王老那时已经十分消瘦,他穿的那双皮鞋显得很大。虽然有我扶着他走,他还是尽量挺直腰板不依靠外力。他这一辈子要强,年老病重每天还在超负荷工作。
抗日战争的时候,王老曾是八路军120师359旅旅长,赫赫有名的战将。由他来做中日友好协会的会长,开展中日友好往来工作,是再合适不过的。王老也付出了巨大的辛劳。
听王兵大哥讲王老的趣事那简直是一种享受。王老去日本访问,其中有一个活动,到战败日军军人家里作客。战败的军官带领全家在门口跪迎,除了王老,谁也做不到这样。王老去参观日本的一个农业展览,他看见那里有优良种子,顺手就抓了一把带回国内。这也是除王老莫属的事情。王老在做中央党校校长的时候,学校需要电教设备,王老直接让索尼公司赞助。王老的故事太多了。
有一次我看见他的桌子上摆着十几把伞,说是送日本朋友的礼品,请王老定一下。他对我说“这是湖南的湘飞伞”。这十几把当中有的是白伞,有的已经画了画、上了油,很漂亮。他的护士医生都喜欢,“王老给我们一把吧”。“拿吧,选漂亮的。”王老看我没动,就对我说:“你也去挑一把。”“我要这一把。”“你怎么要这么一把素的呢?”我撑开白纸伞送给王老。“王老请在上面写几个字留念吧!”“好!去拿笔来。”王老非常赞成我这个提意,挥笔写下几个字“贺龙同志家乡的伞”“红军长征用过的伞”。这是王老送给我最珍贵的礼物,永久的纪念。
我最后一次去看王老是在苏联解体以后。他坐在沙发里皱着眉,心绪不好。苏联解体震惊了世界各个角落。王老很自然地问到我的看法,我对他说“从我们国家我们党几十年的历史来看,遭受围攻、侵略、被孤立不是第一次。用老百姓的话讲要穷横。全世界有50亿人口,中国就占到10几亿,还不包括在海外的华侨、外籍华人。如果有人想限制我们,最后到底谁把谁限制了不好说。如果说动武,我们和美国、苏联、日本都打过,八国联军来了都不行。”我知道他担心的是我们的下一代。“王老,对下一代您也应该放心。我儿子16岁,他说叶利钦还不如萨达姆。”“他是这么说的?”王老听了稍微高兴一点,脸上的阴云也像晴了一些。看着王老满头银发和越来越深的皱纹,岁月的风霜在他脸上留下的痕迹太深了。老将军生命不止,还在征战,我的心沉甸甸的。
春节接到李秘书电话,代表王老给全家拜年,恭贺新春,万事如意。我在电话里也给王老全家拜年。祝他身体早日康复!而王老从春节以后身体一直不好。
3月10日接到妈妈电话说王老病重让我到广州去看他。11日赶到广州,医生已经不让探视。我问安焱大姐王老住房的窗户是哪一扇?我顺着安焱指的方向望去,房间里的灯光昏暗,没想到这就是诀别。
12日晚间新闻第一条哀乐声传出,我的心凉了,眼泪哗哗的就下来了。看着王老穿中山服面带笑容的遗像,我不能接受这个实事!我首先想到妈妈。电话打过去,她那边己经失声痛哭。“妈妈你身边有人吗?”“没有。”“你要节哀,要克制点。”“你马上给王妈妈打电话,向她致哀,请王妈妈保重身体!”我接通李秘书的电话。“喂……”多年来,多少次电话上的交流,我们彼此辩认对方声音的准确率很高,但这一次我们谁都说不出话来,各自拿着电话嚎哭。我费了很大劲儿才把该说的话说完。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合作支持 | 网站地图 | 网站律师 | 隐私条款 | 感谢表彰 | 在线投稿
2008-2021 武汉升华天下文化发展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鄂ICP备19017968号-1

鄂公网安备 4201850200407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