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十年后看中原(2)
辛亥革命网 2020-12-26 16:13 来源:北京新四军研究会5师分会 作者:张延风 查看:
一、中原根据地的特点 中国抗战史专家认为,经过近七十年的风雨沧桑,中原根据地和新四军第5师的一些特点更凸现出来,其深远的影响值得重视与研究。这些特点是: 1、中原根据地是建立
四、根据地的七件制胜法宝
在日本法西斯军队占领了大片国土之后,抗日武装能否在敌人的后方建立根据地,能否坚持下去,能否发展壮大,直到取得最后的胜利,是摆在全党全国人民面前亟待解决的大问题。毛泽东同志根据马克思主义的原理和抗战初期的实践经验,对以上的问题作出了科学的明确的回答。实践证明,只要做到以下几条,敌后抗日武装就能发展壮大。这几条是:
(一)必须有党的坚强正确的领导。各级党组织要服从党中央的领导,坚决贯彻执行党中央的方针政策,同时对当地的具体情况了然于心,善于将中央精神与本地具体的实践相结合,创造性地开展工作。
(二)必须有党领导的强大的抗日武装,主力部队、地方部队和民兵相互配合,灵活机动地打击敌人。
(三)必须有正确的战略战术,在敌强我弱的情况下,基本采取游击战和山地运动战,同时不放弃有利条件下的攻坚战,基本原则是:打得赢就打,打不赢就走;何时何地好打什么仗就打什么仗。
(四)必须建立广泛的抗日统一战线,对敌、伪、顽、友都有相应的政策,尽量扩大己方力量,尽量孤立最顽固的敌人。
(五)最广泛深入地发动群众、组织群众、武装群众,密切军民鱼水关系,让人民变成埋葬敌人的汪洋大海,让人民成为支持抗日的最雄厚的基地。
(六)必须有相对广阔的活动空间,能让抗日武装灵活机动、避实就虚地打击敌人;
(七)必须在物产相对丰富的地区开展活动,有一套适当的经济政策和财政政策来发展生产,刺激经济,改善人民生活,为部队提供充足的粮食和其他物资。
历史证明这七条是我党我军克敌制胜的法宝,少一条都不行。主观努力和客观条件必须同时具备,根据地才能建立,才能发展。中央红军长征时曾想在川黔建立根据地,但是由于条件的缺乏,这个计划没有实现。由此可见,根据地不是想建就能建立的,不是仅靠主观努力就能建成的。所以,中央在抗战初期对能否在敌人重兵集结的中原地区,能否在只有丘陵和水网但没有高山的长江中下游地区建立巩固的抗日根据地是没有把握的。中原李先念和华东陈粟在创建根据地方面的成功实践得到了中央的充分肯定。1940年5月中央书记处来电:“武汉附近新四军挺进纵队(有九个团)的创造是一个伟大的成绩。这次经验证明了一切敌后地区,不论在华中或华南,我党均可建立自己的武装部队,并且可以存在和发展,但其先决条件是地方党应有组织武装的坚强决心与工作布置,有不怕与顽固派摩擦的勇气与意志。”
五、在争夺河南上的失误
前面说过,中原根据地的的特点是独特的地理态势——孤悬敌后,与其他根据地在地理上没有直接打通。实际上,中原的四周都是敌伪顽军,敌人在整个抗日战争时期成功地切断了5师与活动在淮北的4师的联系,也把晋冀鲁豫根据地远远地隔在北面。敌人能做到这点,是因为他们看准了中原战局上的一颗重要棋子——河南。河南是中原的核心,谁占据了河南,谁就取得地理上的优势。河南省北与河北接壤,东与安徽、山东为邻,西与山西、陕西相接,南与湖北连为一体,是连接东西南北的平台,从这里出发可与其他解放区便捷来往,相互支援。但是5师被困在湖北,豫东有日军、豫西有汤恩伯的军队,中间是黄泛区,南边有长江天堑的阻隔,东边有桂系重兵把守,还有反共老手顾敬之的老巢,西边则是荒凉的鄂西和陕南。因此打破敌人包围的关键是以湖北为基地,向北发展,经略河南,同时尽量向东突进,与4师联手。
在抗战初期,党的中原局就设在河南竹沟,从那里组建了几支新四军的骨干队伍,游击队和部队的留守人员也不少。但是豫南豫西是国民党军的地盘,他们是一定要把我党的力量挤出去的。为了避免和顽军发生直接冲突,李先念领导挺进纵队进入湖北,向日军的后方挺进。彭雪枫原来率部在豫皖一带活动,后来就向皖北皖西发展。1939年底,国民党反动势力发动“竹沟事变”,大肆屠杀我留守人员,为避免更大损失,我军逐步退出河南。从此,除豫南一带有我军活动外,河南就被日军和汤恩伯军瓜分了。这个局面一直延续到1944年4月日军发动旨在打通大陆交通线的河南战役。腐败的汤恩伯30大军不堪一击,37天失城38座,国民党军在河南的势力大减,河南许多地方出现权力真空,我军重返河南的时机来临。可惜的是,由于新四军5师受到“以巩固为中心”工作方针的约束,对派兵入豫经营河南犹豫不决,耽误了时机。中央派王树声带领太行、太岳一万多人进军河南是一步好棋,但是晚了一点。虽然入豫部队建立几个小块的根据地,但是不巩固,当蒋军卷土重来,根据地就丢失了。中央打通华北与中原两大根据地的战略计划没有实现,中原根据地孤悬敌后的不利态势没有根本扭转。这对第三次国内战争初期我中原解放区的斗争产生了不利的影响。
六、发展和独立工作的模范
中原根据地建立较晚,但是发展很快。据华中局党代表郑位三传达,新四军军部奖励5师是“发展第一”、“独立工作第一”。中原搞得好的一个重要原因是统战工作做得好。我党经过耐心细致的工作,通过各种方法将数支部队编入我军序列,并进行了革命化改造。1945年程耀德率部五千人起义,携带迫击炮八门,轻重机枪八十余挺,长短枪四千余支,子弹三百万余发。他们加入新四军5师的战斗序列,使5师主力达到三个整旅的人马。这在当时是轰动全国的大事。
各地群众参军的热情很高,比较雄厚的地方财政也养得起不断扩大的军队,所以抗战后期,中原解放区的兵力增加很快,“建立了拥有五万余人的正规军和三十万民兵的武装力量”,“解放了九万多平方公里的土地和一千三百多万人民,建立了八个专区和十一个中心县、六十六个党政军齐全的县级政权”。
王震率南下支队路过中原,受到人民群众的热烈欢迎。广大人民嘘寒问暖,送衣送粮,让子弟兵穿得暖,吃得好。当地政府出资买了大批柴火给部队烧木炭取暖。部队过长江时,开始王震担心没有船和船工。来到江边,只见空空荡荡。正在此时,听到一声口哨,无数的船从芦苇中出来,及时把部队安全送过了江。王震高兴得眉开眼笑,连连称赞5师群众工作做得好,湖北的老百姓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