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沙市黄兴遗址及相关历史综述(2)

辛亥革命网 2017-02-24 09:39 来源:湖南省政府参事室 作者:陈先枢 查看:

长沙是黄兴的出生之地、读书之地、走向革命之地、还乡考察之地和安葬之地,故长沙的黄兴遗址、遗迹甚多。

  在城南书院攻读期间,黄兴于光绪二十二年(1896)再次往应县考,获中。长子黄一欧《回忆先君克强先生》说:这一年“春天,先君又往应考。动身的前夕,亲友置酒预贺,先君不以为然,表示读书要求真学问,赴试仅仅是母命不可违而已。他写过一首《别母应试感怀》诗,结句有云:‘一第岂能酬我志,此行聊慰白头亲。’在应试期间,先祖父病危,继祖母特意瞒着先君,不使他知道,以便让他安心应考。这次,先君入县学为诸生,没有辜负老人家的期望”。

  光绪二十四年(1898),黄兴被湖南学政江标看中,调湘水校经堂新生,旋送湖北两湖书院深造。

  三、明德学堂与左文襄祠

  明德学堂是1903年秋至1904年秋黄兴以教员身份作掩护从事反清革命的地方,而左文襄祠是当时明德学堂临时租借的校址。今存假石山及残墙被列为不可移动文物。

  明德学堂由开明士绅胡元倓、龙璋等创办,是长沙最早的私立中学堂。初办时租赁左文襄祠为校舍,1903年3月29日开学。左文襄祠位于长沙市今开福区北正街至西园一带。光绪十一年七月二十七日(1885年9月5日)左宗棠在福州逝世,八月十九日(9月27日),清廷即诏谕:追赠左宗棠太傅,照大学上例赐恤,谥文襄,建立专祠。光绪十八年(1892)左公祠竣工,清廷礼部将之列入每年春秋两季祀典。左祠占地约60亩,正门朝北正街而开,上书“左太傅祠”。正殿坐北朝南,背靠城墙,明德学堂租赁时作为礼堂,黄兴等教职员曾在大殿前合影。祠内有池塘、假石山、石舫。1938年祠堂建筑被毁。20世纪50年代左祠旧址改建为工人文化宫,左祠遗物仅存一截假石山。文化宫南侧的街巷改称“左文襄祠”,“文革”后改名“群力里”,今存残墙一堵。1907年明德学堂泰安里新校落成后,退租左文襄祠。

黄兴等教职员及部分学生在左文襄祠大殿前合影

左文襄祠老照片

左文襄祠假山遗迹

  1903年7月12日,胡元倓往上海、杭州聘请英文教员。在上海章士钊寓所遇见刚从日本归国的留日好友黄兴、张继、陈天华等。黄兴等是以国民教育会运动员身份回国的,正好想找一份职业作为掩护,从事反清革命活动。黄兴欣然应聘任教明德小学部体育、地理、博物教员,并主持刚开办的速成师范。随着黄兴的到来,一大批革命志士云集明德学堂,一场革命的暴风雨即将此引发。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合作支持 | 网站地图 | 网站律师 | 隐私条款 | 感谢表彰 | 在线投稿
2008-2021 武汉升华天下文化发展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鄂ICP备19017968号-1

鄂公网安备 4201850200407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