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沙市黄兴遗址及相关历史综述(6)
辛亥革命网 2017-02-24 09:39 来源:湖南省政府参事室 作者:陈先枢 查看:
10月31日,黄兴抵长沙,受到各界群众数万人欢迎。据《民立报》驻湘记者报道:“十月三十一日,黄克强先生抵湘。午前八时,谭都督、王军统及各司长、军警商学会团人员齐集黄兴门(按:湖南各界为纪念先生开国勋绩,特改德润门为黄兴门,坡子街为黄兴街,后因叶德辉等守旧人士极力反对而作罢)外义渡码头趸船。当时观者如堵,不下七八万人。一时三十分,黄先生抵岸,舢板升炮二十一响以表欢迎,都督登船略叙寒喧数语,先生登岸……与谭都督并辔入城,径赴行辕,休息片刻。各界欢迎先生者皆在教育会场等候,先生即往教育会场。首由仇君鳌略致欢迎词,三呼万岁。继由先生演说,略谓:‘余去湘已八年,今日承父老兄弟之欢迎,余心滋愧。但余尚有许多话与父老兄弟一谈,今日为时过迟,又地大不能听之明晰,余居湘尚久,俟异日徐徐谈论,今日道谢而已。’”
在长沙,黄兴先后出席国民党湘支部、湖南军警界、湖南圣公会、湖南政界、共和党湘支部、旅湘湖北同乡会、湖南学界、省会提倡国货会、湖南烈士遗族、明德学校、湖南商务总会、湖南光复同志会等欢迎会,均发表演说。又先后与郭人漳等发起成立湖南五金矿业股份有限公司,与谭延闿等发起成立洞庭制革股份有限公司,与龙璋等发起成立中华汽船有限公司。
11月14日至21日,黄兴偕陈嘉会等赴湘潭、醴陵、萍乡、安源等地考察矿务。12月上旬回凉塘故居小住几日后,于16日离湘赴汉。
黄兴在长沙期间还创办了湖南贫儿院,专收烈士遗孤和赤贫儿童入学,以忠孝、仁爱、信义、和平为训育原则,1950年由长沙市政府接管,其遗址为位于今天心区回龙山的黄兴小学。
1912年黄兴创湖南贫儿院旧址
七、黄兴墓
黄兴墓位于长沙河西岳麓山云麓峰以北小月亮坪上方。1988年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墓坐西向东,由三层近百级石砌台阶步入墓地,墓矗立塔形碑柱,为一整块四棱形乳白色岩石琢成,高11米,气势雄伟,正面嵌铜制墓碑,上镌“黄公克强之墓”,墓表四周绕以石基柱围护栏杆,正面有两扇铁门和门额,前有拜台、石凳,地面铺以花岗石,整个墓园占地面积1186平方米,苍松翠柏,掩映其间。
黄兴墓
墓园四周立有石碑十多块,镌刻各省督军、省长所撰纪念塔铭。
各省都统所撰纪念塔铭(局部)
塔形碑柱下方四面以紫铜嵌刻墓志铭和挽词四块,其中《同盟人孙文等谨祭于黄先生克强之灵》曰:
呜呼哀哉,夷夏之防。国家之纲,烈士之血。小人之舌,天降之殃。绝纲决防,有血已碧。有舌如簧,贪天之功。其炎熊熊,奔啸都市。击鼓撞撞,国有天子。歌功拜起,土崩瓦解。以惑当世,爱憎之间。若操斧钺,以逆乱顺。如鬼如蜮,小人道长。君子道消,颠之倒之。丧我人豪,鸣呼哀哉。缅怀当年,汉地胡天。攘夷存夏,孰为之先,亦有圣贤,为国大盗。割裂诗书,异族是保。义旗一拂,君臣变色。老生小儒,诋为大逆。公与吾侪,如骖之勒。河山百战,乃有今日。曰在东京,刑马作盟。橐矢擐甲,以入国门。投鞭断流,河口惠州。众庶梦梦,谁与为谋。公与吾侪,声应气求。师期一误,蹶于虏酋。巍巍羊石,天南半壁。负海阻山,国之岩邑。公与吾侪,斩关而入。一夕黄花,染为血色。大猷皝皝,两湖三江。中部同盟,若纲在纲。公与吾侪,逐北追亡。舆榇衔璧,旗门受降。六合既一,粤修文德。漏纲吞舟,坐滋国贼。公与吾侪,陈师以出。一击不中,修其羽翼。申椒既夷,萧艾离披。功满天下,毁谤随之。悠悠海内,若成若败。玉垒初完,金瓯未碎。谁为长城,岳岳英英。谁树典型,炳炳灵灵。崎岖十载,天壤一人。怀此民物,以及友生。呜呼哀哉,尚饗。
其下有黄兴墓庐,占地约1100平方米,为一曲尺形琉璃瓦楼房,依山临池。1984年又建成占地30余亩的黄兴墓庐景区,内筑曲池亭台、假山、游廊、水榭,以黄兴手迹“无我”、“笃实”作亭额,以当代名家题书作楹联,融英雄史诗于秀山丽水之中,使游客在游山揽胜之余受到教化和熏陶。墓庐门联云:
血染黄花,魂归岳麓;
名垂青史,首建中华。
黄兴墓庐
1917年4月15日,黄兴灵柩安葬于岳麓山,举行了盛大的国葬典礼,由湘督谭延闿主祭。当年参加葬礼的日本友人宫崎寅藏撰文记述了葬礼的悲壮场景:“十五日早晨,雨过天青,碧空如洗,都认为是不冷不热的理想天气了。上午9时,灵柩如时起运,按军乐队、军队、警察、学生、各机关团体代表的顺序出发。大家在狭窄的街道中缓缓行走,拥挤不堪,迟迟不能前进,距河岸不足1公里的行程,费时达两名钟之久,到达河岸后,由接待员引导到指定的码头乘船渡河。十艘小火轮,有六七艘都挂着各自的军旗,乘载官兵,慢慢地引导,最后的小火轮悬挂青白布,载运灵柩,乐队在后面奏着哀曲,实在悲壮极了。灵柩到达河西岸时,礼炮声大作,和以鞭炮声,更显得悲壮。由此往岳麓黄公墓地,不到3.5公里,先行者已到了半山,午后3时灵柩才到达墓地,安放在5.45米,上面堆积约1.21米的水泥土的岩石穴中……”
(作者系湖南省文史馆馆员、长沙大学文化研究所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