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想主义和务实精神的完美统一

辛亥革命网 2009-11-08 00:00 来源:民革太仓市委 作者:嵇永宁 查看:

辛亥革命,辛亥革命网,辛亥革命百年纪念,中山先生是中国近代历史上最先具体规划并认真推行过近现代化建设的伟大人物。他勾画出来的蓝图,在当时远远超越了同时代人的视野,即使

 

中山先生代表着一个时代。他生活在19世纪后半叶至20世纪初叶的中国。那时我们的祖国遭受着帝国主义列强的侵略欺凌,中国人民遭受着封建势力的腐朽统治,中国已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中山先生从少儿时代就关注祖国的命运,立下革命的志向,10岁时就对太平天国有敬仰之心,11岁时对旧的封建教育不满,12岁时对封建陋俗反感,15岁萌发改造祖国的愿望,17岁作出捣毁村庙神像之举。青年时代,中山先生怀着爱国热情投入革命,28岁时创立兴中会,他大声疾呼:“拯救斯民于水火,切扶大厦之将倾”,全身心地投入反帝反封建的革命事业。他高举民主革命的旗帜,同资产阶级改良派、保皇派等进行不妥协的斗争,奔走于海内外,联合多方力量,建立革命团体,从事宣传鼓动,发动武装起义,领导辛亥革命,推翻了清王朝,建立了共和国。这是中山先生投身革命的伟大功勋。早在国家还处在内忧外患、贫穷落后之时,中山先生第一个喊出“振兴中华”口号,并在《建国方略》中详细描绘了中国建设现代化的蓝图。特别是当年中山先生从新生的中国共产党身上看到了中国的光明前途,亲自制定了联俄、联共、扶助农工的三大政策,实现了第一次国共合作,表现出非凡的远见卓识和顺应时代潮流、与时俱进的气魄和勇气。
 
五十年前,毛泽东同志指出:“孙中山在政治思想方面留给我们许多有益的东西”,“现代中国人,除了一小撮反动分子以外,都是孙先生革命事业的继承者”。江泽民同志在孙中山诞辰130周年纪念大会上的讲话中指出:“孙中山先生给中华民族和中国人民留下了许多宝贵的精神遗产,特别是他的爱国思想、革命意志和进取精神,值得我们永远学习、继承和发扬。”江泽民同志还在中共十五大报告中把孙中山与毛泽东、邓小平并列为20世纪中国的三大伟人。胡锦涛同志在孙中山诞辰140周年纪念大会上的讲话中强调:“孙中山先生追求真理的开拓进取的精神和矢志不渝的爱国主义情怀,孙中山先生天下为公的博大胸怀和放眼世界的开放心态,孙中山先生生命不息、奋斗不止的坚强意志和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高尚品德,是他留给我们的宝贵精神遗产。在我们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奋斗的征程上,这一精神遗产仍然具有重要的启迪和教育意义,值得我们永远学习继承和发扬光大。”几代领袖对孙中山先生的这些崇高评价和重要论述,对我们在新时期、新形势下继承发扬中山精神是巨大的鼓舞和激励,也为我们学习、宣传、研究中山精神指明了正确的方向。
 
1917——1919年间,孙中山先生陆续分篇出版了《战国方略》,系统阐述了他关于中国经济现代化的思想,《实业计划》(即《建国方略之二:物质建设》)共分六大计划,包括了港口、铁路、航运、城市、水利、工业、农业、林业、矿业等各个方面。这六个计划内容丰富,涉及面广,各项计划相互联系,是一个具有世界眼光,融战略性、全局性、关键性、前瞻性为一体的全面规划。中山先生所阐述的建国思想、建设原则和计划在今天仍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本文仅就《实业计划》中孙中山关于铁路、港口建设、长江流域开发等经济建设思想,谈一些粗浅的学习心得。
 
一、振兴实业,交通先行
 
中山先生认为振兴国家的唯一出路是发展实业,但经济建设既要全局发展又要抓住重点,而发展交通,铺设铁路是第一位的,可以带动全局发展。他指出:“交通为实业之母,铁路又为交通之母”,“铁路常为国家兴盛之先驱,人民幸福之源泉也。”在《实业计划》中孙中山规划的全国铁路网总长度达10万英里(16万公里),精心描绘了铁路建设的远景:建设贯穿全国的铁路系统,即以北方大港、东方大港为起点,建设西北铁路系统、东北铁路系统;以南方大港为起点,建设西南铁路系统;还有中央铁路系统,东南铁路系统,高原铁路系统等,使得全国各地皆能四通八达,再加上公路、河流、海港等,就如同人的血脉流通全身。形成完善的交通网络,以达货畅其流、物尽其用的目的。当年中山先生设想的10万英里铁路、100万英里公路的计划,经过半个多世纪的努力,现已基本实现。2006年7月1日青藏铁路通车运营,中山先生的高原铁路梦想已经成为现实。
 
二、规划三大港口建设,提升国家经济实力
 
孙中山的《实业计划》是以港口建设为中心的计划,也是整个《计划》中最详备的计划,即以建立北方大港、东方大港、南方大港为中心的三个区域的实业发展计划。中山先生规划了31个港口,其中商港16个,渔港15个。他对16个商港区位条件的优劣作了详细的调查、考察和分析,计划将北方、东方、南方三个大港建造为世界级大港,可比肩荷兰的鹿特丹港和美国的纽约港。
 
中山先生在百年前设计的北方大港,新址位于唐山市东南80公里处,也就是现在的京唐港。京唐港2005年吞吐量达3322万吨,排名全国沿海港口第20位,航线已通达30多个国家(地区)、90多个港口。京唐港将和秦皇岛港、曹妃甸港、塘沽新港、黄骅港等组成新北方大港港口群。
 
中山先生拟定的东方大港有两个方案,甲方案选址于杭州港北岸的乍浦岬与澉浦岬之间;乙方案是改造上海的黄浦江港。目前国家规划综合了孙中山先生的甲乙方两方案,形成了以上海洋山港为龙头,以舟山港、宁波港为南翼,以苏州港(含太仓港)、南通港为北翼的新东方大港港口群,成为名副其实的世界第一大港。

 标签: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合作支持 | 网站地图 | 网站律师 | 隐私条款 | 感谢表彰 |
2008-2024 武汉升华天下文化发展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鄂ICP备19017968号-1

鄂公网安备 42018502004076号